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首页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谍影凌云 千山记 三国军神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永不解封的档案 诡三国 猎天争锋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 重生于红楼末年全文阅读 - 重生于红楼末年txt下载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09章 新式教育(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新民六年秋天,西南蜀地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韩老三和李信二人联手,攻下了蓉城北边的绵竹和金堂二县,距离将蜀地纳入金陵新民朝廷治下,仅有一步之遥了。

为此,韩老三和李信二人联合上书,请求金陵新民朝廷,委派数名重要人物,仿照往昔收复辽东之旧事,前往蜀地主持大局。

在奏疏中,韩老三还提到,他已年老体弱,不堪战事辛劳,恳请新民帝周进另派他人,接替他的差事。

在内阁成员及议政院诸位大臣的祝贺声中,周进点名议政院议政大臣张安世、参谋副总长韩奇,速度赶往蜀地,力争在本年度之内,彻底缓和西南形势。

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退朝回家之后,一直在心里头盘算着诸多事情。

他个人觉得,受到前线胜利消息的影响,新民帝周进这一段时间的总体心情,应当是非常愉悦的。

张安世在盛京,发生了那么大的差错,新民帝周进也毫不计较,照样把他派往蜀地主持战事收尾及后续经营等诸多事项,可见其简在帝心。

而韩老三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韩奇铺路,让韩奇多捞一些军功,想要临阵换将,主动让贤,新民帝周进居然也同意了,这固然与韩家人站队早、私交深有关,但是不是也说明,圣心大悦呢?

王允乃文官出身,军功方面,他没有什么想法,目前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想推动新民朝廷尽早恢复科考。

毕竟,马上打来的天下容易,马下治理天下难啊。

但王允老大人的这个想法,却屡次在新民帝周进这里碰壁。

一开始,周进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年来,各地战乱频仍,对文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些州府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小,有些州府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大,若是恢复科考,必然是受到战乱影响小的州府占便宜,受到战乱影响比较大的州府吃了亏,很明显不公平。

这个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内阁成员和议政院诸位大臣,也对此持赞同态度,恢复科考之事,便一直耽搁至今了。

但现在,清廷已经覆灭,北方草原部落也已经臣服,至于西王、闯王这两股流民军,更是退缩至蜀地,相互厮杀,实力大减,已经算是风雨中的烛火,支撑不了多久了。

在这种情况下,提前筹备开科取士一事,堪称未雨绸缪之举,王允老大人不觉得自己屡次上书,要求朝廷恢复科考的主张,有何不对之处。

事实上,陆秀峰、钟栅、钟杰、魏西平、张应华、钱若宰、韩厉等朝中大臣,都对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的提议,持赞同态度。

这些人都属于文官一系,身上也都具有功名在身,希望有更多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进入到金陵新民朝廷任职。

但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比如那个不学无术、唯知迎合上意的傅检,再加上一个冯紫英,便认为曾经的桃李书院,在办学上非常成功,给金陵新民朝廷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开科取士一事虽然必不可少,但也不必急于一时,且等天下一统了以后再说。

傅检、冯紫英都曾任桃李书院院长,他们想利用这个时间差,给桃李书院结业学员以更多的成长期,以便作为他们在官场上的奥援,纯属因私废公,让王允老大人很是生气。

至于韩老三、韩奇、牛军、张诗卿、穆济伦、陈也俊、卫若兰等军功派,担心开科取士之后,会导致军功派的地位下降,故而对于开科取士一事,也是极力反对。

可怜王允老大人,作为内阁首辅,在朝廷政务方面,向来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治国方略,在议政院表决时,也很少被批驳回来。

唯独这开科取士一事,他都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过许多次了,有了还算是比较成熟的方案,但递交给议政院讨论后,就是得不到通过,让王允老大人很是郁闷。

他打算趁着新民帝周进的心情正高兴,在皇上面前再进谏一次,只要说服了这位正主,以后把方案递交议政院讨论时,获得批准的机会应当更大一些。

这一天,王允老大人身着一袭黑色的官袍,袍角绣着的金线云纹在微光中闪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颤动。他迈着略显沉重却坚定的步子,向着新民帝周进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周进正坐在书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笔,面前摊开着一幅天下舆图,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听闻王允求见,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陛下,老臣有要事启奏。”王允进门后,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虽然苍老,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劲道。

周进放下手中的笔,示意王允起身,说道:“王首辅,不必多礼,有何事,不妨直说。”

王允挺直了腰板,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老臣今日前来,是为了恢复科考一事。如今我新民朝廷初立,正是广纳贤才之时,恢复科考,可让更多的读书人及其背后的诗书家族,加入我们的阵营,为朝廷所用,巩固我朝根基啊。”

周进微微皱眉,他其实早就料到王允会提此事,心中也并非没有考量,但此时天下局势未稳,他实在有所顾虑。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王首辅,你的心意朕明白。只是如今天下尚未统一,局部地区仍有战乱,此时恢复科考,怕是不妥。”

王允却并未退缩,他向前迈了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周进,说道:“陛下,诚然如今还有个别省份在打仗,但绝大部分州府都已恢复和平。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即便金陵暂时不举行会试,各行省、州府是不是可以考虑筹备乡试、院试之类事宜?这不仅能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我朝重视人才,也能为日后的大一统储备人才啊。”

周进沉思不语,他明白王允所言有理,可心中的担忧却难以消除。若是此时贸然恢复科考,仍旧回到八股取士的既定轨道,恐怕于国于民不利,后果不堪设想啊。

见周进仍在犹豫,王允情绪愈发激动,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几分决然:“陛下,老臣为全天下读书人请命!科举关乎国家兴衰,关乎民心所向。若陛下还不同意,老臣实在无颜再居内阁首辅之位,恳请陛下恩准老臣辞去职务。”

周进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起身走到王允面前,亲自将他扶起,说道:“王首辅,快快请起,此事重大,朕需慎重考虑,你又何必如此。”

王允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陛下,老臣一生为朝廷,为天下,如今所思所想也皆是为了我新民朝廷的长治久安。科举之事,刻不容缓啊。”

周进看着王允那苍老却坚定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王允是为了朝廷好,这位老臣一生忠心耿耿,为了朝廷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深吸一口气,说道:“王首辅,你的提议朕已听进去了。只是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你能否拟订一个更成熟的方案出来,待朕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嘴角微微上扬,激动得嘴巴都有些歪斜了。他再次行礼,说道:“陛下英明!老臣定当殚精竭虑,尽快拟订出一个周全的方案。”

周进看着王允,心中暗暗叹息。他知道,恢复科考一事,终究是躲不过去了。但他也清楚,这其中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他和王允等一众大臣,共同去面对,去化解。

王允退下后,周进又回到了书案前,他看着那幅天下舆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恢复科考,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步棋若是走错,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新民朝廷的未来。

而此时的王允,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坐在书房内,迫不及待地铺开纸张,准备开始拟订科举方案。

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科举盛景:各地的读书人纷纷奔赴考场,他们怀揣着报国之志,在考场上奋笔疾书。这些人才,将成为新民朝廷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允日夜忙碌,查阅各种典籍,参考前朝的科举制度,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精心拟订着方案。他还召集了一些朝中的饱学之士,共同商讨科举的细节,力求让这个方案尽善尽美。

金陵城的秋夜,静谧而深沉,内阁首辅官邸的内书房里,却透着暖黄的灯光。王允老大人端坐在雕花梨木椅上,神色疲惫却又带着几分期待。

刚才,他派下人去把儿子王成学叫过来,想让儿子帮他把把关。

听闻脚步声,王允老大人抬眼望去,见儿子王成学正推门而入。

“成学,你来啦。”王允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后的欣慰,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待王成学坐下后,小心翼翼地从案头拿起一沓厚厚的纸张,递到王成学面前,“这是为父主持草拟的恢复科考方案,你帮为父审读一下,提出你的中肯意见。”

王成学接过方案,纸张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他随意地翻开,目光只是匆匆扫过,不过片刻,便将方案放在一旁,语气笃定地说道:“父亲,这份恢复科考草案,怕是难得到皇上的首肯,在议政院也绝无表决通过的可能。”

王允闻言,原本满怀期待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满是惊愕与不解,急切问道:“为什么?这可是为父大半个月的心血,集体智慧的结晶,怎么在你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王成学看着父亲,缓缓开口说道:“父亲,您有所不知。如今的新民帝推崇科学技术,这便是朝廷一直以战事为借口,迟迟未恢复科考的关键因素。您看您这份方案,依旧沿用八股取士的旧制,从经义策论到文章格式,全是老一套,怎么能入得了皇上的眼?皇上若不同意,议政院的诸位大臣都是由皇上提名,又怎会轻易通过这份方案呢?”

王允听到这番话,顿时间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一直沉浸在传统科举的思维里,满心想着恢复科举能笼络天下读书人,却忽略了时代已经变了,皇上的心思也变了。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茶盏,指节泛白,心中五味杂陈。

“为父竟如此糊涂……”王允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懊悔,“这些年忙于政务,一心想着延续祖宗的科举制度,却没跟上皇上的思路,没看到时代的变化。”

王成学看着父亲懊悔的模样,心中有些不忍,轻声安慰道:“父亲,您也别太自责,这也不能全怪您。以往科举一直是选拔人才的正途,您一时没转变过来也正常。”

王允摆了摆手,长叹一声:“不,是为父的错。身为内阁首辅,本该洞察圣意,顺应时代,可我却固步自封。”他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

“成学,你说得对。”王允停下脚步,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这份方案确实该改。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科举,得融入皇上看重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为朝廷选拔真正需要的人才。”

王成学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对父亲敬佩:“父亲能这么想就好了。如今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举也该与时俱进。”

王允重新坐回案前,看着那份被“判了死刑”的方案,深吸一口气:“看来,为父又得熬夜了。这一次,一定要拿出一份让皇上满意,对朝廷有用的科举方案。”

王成学看着父亲坚毅的背影,知道父亲已经重新振作起来。在这寂静的夜晚,书房里再次响起了研磨的声音,王允在灯下奋笔疾书,试图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找到平衡,为新民朝廷科举之路开辟一条新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狂龙医仙 嚣张娘亲别想逃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悍女斗中校 重生八八年 绑架总裁作嫁妆 史上最牛轮回 论以貌取人的下场 凤凰羽 逆袭爱妻,国民老公不请自来 大唐一品 儒道至圣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穿越大周 破云 末日蟑螂 三体 穿越之女首富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绝世武神凤凰涅盘1234567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红色苏联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带着漫威回北宋 大宋伏魔司 真理铁拳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冰临谷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道藏辑要 玉符传奇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水浒之往事随风 
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 重生于红楼末年txt下载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 - 重生于红楼末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