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首页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在亮剑搞援助 三国之至尊系统 曹魏的光与影 红楼如此多娇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大唐一品 大明:苟在皮岛当老六 
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 重生于红楼末年全文阅读 - 重生于红楼末年txt下载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18章 两宫之争(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下午的时候,金陵城中的天气突然由晴转阴,天空阴沉沉的,铅云低垂,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

狂风呼啸着,如刀子般刮过大街小巷,行人都裹紧了身上的衣裳,匆匆而行。

张安世和穆济伦接到宫中传召时,正各自在府中忙碌。听到皇上有事相召,二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换上朝服,冒着风雨,急匆匆地朝着皇宫赶去。

一路上,马蹄声急促,两人心中都充满了疑惑。

张安世身形清瘦,面色凝重,坐在马上不时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穆济伦则身形魁梧,神色冷峻,目光深邃,他紧握着缰绳,心中暗自思忖着此次传召的缘由。

二人在半道上相遇后,都忍不住相互打听起来。

“穆兄,你可知道此番皇上突然传召,所为何事?”张安世忍不住开口问道。

穆济伦摇了摇头,沉声道:“我也毫无头绪。不过,最近朝中诸事平稳,内阁与议政院各司其职,并未有什么差错啊。”

张安世微微皱眉,低声道:“是啊,我还以为是咱们的差事出了岔子。可仔细想想,内阁与议政院配合默契,并无疏漏之处。难道是因为咱们配合太紧密,反倒让皇上心生不悦?”

穆济伦听了,微微一怔,随即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至于吧。皇上在朝中威望极高,若有政令推行,谁敢不从?何至于因为这点小事传召我们。”

两人虽如此猜测,但心中的不安却愈发浓重。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皇宫。在宫城门口,两人下马,将马匹交给侍卫,然后在宫中女官的引领下,快步朝着御书房走去。

皇宫内,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张安世和穆济伦跟随女官穿过一道道宫门,走过长长的回廊,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荡。他们的心中愈发忐忑,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终于,女官在御书房门口停下,恭敬地说道:“两位大人,皇上在里面等候多时了,请进。”

张安世和穆济伦整理了一下朝服,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御书房内,温暖如春,檀香袅袅。新民帝周进身着龙袍,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听到脚步声,周进缓缓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臣张安世、穆济伦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立刻跪地行礼。

“两位爱卿平身,赐座。”周进温和地说道。

宫女们立刻端上茶来,放在两人面前。周进微笑着说道:“两位爱卿,今日传你们来,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许久未曾与你们叙话,有些想念。”

张安世和穆济伦心中的疑惑更甚,但也只能陪着笑脸,与周进寒暄起来。周进询问了他们的生活起居、家中琐事,两人一一作答,心中却都在猜测着周进的真实意图。

寒暄了一会儿,周进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份奏折,说道:“两位爱卿,近日朕收到这份奏折,心中甚是忧虑。”

原来,这份奏折是前任内阁首辅王允老大人所撰写,恳请皇上迅速拿定主意,立下太子人选,以避免两宫之争扩大化,进而造成朝廷动荡的局面。

张安世和穆济伦二人接过这份奏折,定睛一看,只见王允老大人在奏折中这样写道:

“臣王允,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书吾皇陛下:

自陛下登基以来,圣德昭彰,恩被四海,朝堂清明,万民咸服,实乃我朝之幸,苍生之福。然今臣心怀忧虑,寝食难安,特冒死上书,恳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固国本,消弭隐患。

陛下明鉴,今两宫于储君一事,各有所向,暗流涌动。此等情形,已非一日之寒。长此以往,臣恐其势如星火燎原,愈演愈烈,终成难以收拾之局。古往今来,因储位之争而致朝堂动荡、国家衰败者,数不胜数。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我朝万不可重蹈覆辙。

今陛下春秋正盛,本不应过早谈及此事,然两宫之争已现端倪,若不及时遏制,必将危及社稷。臣深知陛下圣心仁慈,不忍过早决断,恐伤皇子间情谊。但陛下肩负天下苍生之重任,为保江山社稷永固,为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得不早做打算。

立太子一事,关乎国本。太子者,国之储君,未来之君也。其人选关乎国家之兴衰,百姓之福祉。若能早日确立太子,一则可使皇子们各安其位,明确自身职责,避免因争储而引发的内耗与纷争。二则可使朝堂上下人心安定,官员们能专心于政务,而非陷入无谓的政治斗争之中。如此,我朝方能政令畅通,国家繁荣昌盛。

臣以为,立太子当以贤能为首要标准。陛下诸子,各有所长,然需细细考量其品德、才能、智慧等诸多方面。应择其心地善良、心怀天下、有治国理政之能者立为太子。如此,方能确保我朝江山在未来得以延续辉煌,百姓在明君的统治下享受太平盛世。

陛下,臣虽已卸任内阁首辅之职,但拳拳之心,始终系于国家。臣不忍见我朝因两宫之争而陷入动荡,不忍见百姓因朝廷内耗而受苦。恳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迅速拿定主意,立下太子人选。臣相信,陛下圣明,定能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臣王允,不胜惶恐之至,谨奏。”

看过这份奏折后,张安世和穆济伦二人,不由相互对望了一眼。王允老大人的这份建议,不能说没有道理。

问题是,皇上把他们二人叫过来做什么?难道是想让他们二人参与立储一事?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暖香萦绕。张安世与穆济伦毕恭毕敬地站在下方,手中那份王允老大人的奏折,此刻似有千钧重,两人心底如同那打翻了的五味瓶,各种滋味翻涌。

张安世悄悄抬眸,目光扫过穆济伦,只见他眉头轻锁,眼神中满是凝重与不安。张安世亦是心乱如麻,难道皇上真有意让他们参与这波谲云诡的立储大事?

一念及此,他只觉心跳陡然加快,紧张与不安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在这宫中,谁都知晓张诗韵娘娘之子周宁与白秀珠娘娘之子周邢,皆出类拔萃,无论出身、资质,都有角逐太子之位的实力。

可皇上究竟意属何人?却让众人毫无头绪。

若押对宝,日后家族或许能更上一层楼;可一旦猜错,触怒未来新君,整个家族恐将万劫不复。这其中的风险,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

正思忖间,上方传来新民帝周进沉稳的声音:“二位爱卿,对这立储之事,想必心中已有思量,不妨说来听听。”周进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安世身子微微一僵,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他偷眼瞧向穆济伦,盼着他能先开口,探探风向。穆济伦察觉到张安世的目光,却只是微微摇头,嘴角扯出一丝苦笑,同样不愿先趟这浑水。

无奈之下,张安世向前一步,躬身行礼,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陛下,依臣之见,未来储君,首在人品。须心怀仁爱,以天下苍生为念,方能得民心、安社稷。”

他说完后,微微抬头,偷瞄周进的神色,试图从那平静的面容上捕捉到一丝情绪波动,可皇上依旧神色淡然,让人捉摸不透。

穆济伦见状,也赶忙跟上:“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除人品外,才学亦至关重要。储君需博古通今,深谙治国理政之道,如此方能在未来引领我朝走向昌盛。”他说得条理清晰,可话里话外,都巧妙避开了具体人选。

周进听着,微微颔首,目光在二人身上来回打量,那眼神似能看穿人心。

“二位爱卿所言,自是在理。可朕想听的,不只是这些泛泛之谈。朕想知道,在你们心中,究竟谁更适合这太子之位?”周进的声音虽依旧温和,可问题却尖锐得让人难以招架。

张安世只觉后背已然被冷汗湿透,他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出一个既能不得罪人,又能让皇上满意的回答。“陛下,皇子们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周宁殿下聪慧过人,对经史子集颇有见解,心怀天下,常以百姓疾苦为忧;周邢殿下则武艺高强,胆识过人,且颇具谋略,在军中威望渐起。二位殿下实难分伯仲,全凭陛下圣心裁断。”

穆济伦心中暗叹张安世圆滑,也赶紧附和:“是啊,陛下。两位殿下各有所长,无论谁成为太子,只要在陛下的教导下,日后必能成为一代明君。臣等不敢妄加揣测圣意,一切听凭陛下定夺。”

周进听了,沉默片刻,忽而轻笑出声:“二位爱卿,可是怕说错话,得罪人呐?”这话说得直白,张安世和穆济伦顿时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地:“陛下恕罪,臣等绝无此意。”

周进摆了摆手,神色缓和:“起来吧,朕也知这立储之事棘手。你们有所顾虑,朕不怪你们。只是这太子之位,关乎国本,朕需多听听各方意见。你们若有想法,随时可奏。”

“谢陛下隆恩。”二人缓缓起身,额头满是细密汗珠。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都把这个问题好好地考虑清楚,也可以面向朝廷诸位大臣集思广益,若有成熟意见,随时可以向我反馈。若是三日之后,你们二人尚无明确思路,那可就得由我独断专行一回了。你们看怎么样?”周进询问道。

“全凭皇上做主。”张安世和穆济伦二人齐声答道。

张安世和穆济伦自皇宫归来后,便铁了心要将此次参与立储之事深埋心底。他们俩心里太清楚了,一旦消息走漏,自家门槛怕是要被踏破,届时各种人情往来、利益纠葛,定会让他们焦头烂额。

可这世上的事,哪能尽如人愿。才过了一晚,就似有一双双无形的手,将消息从他们紧闭的府门中拽了出去。

先是张诗韵一系的重要人物傅检,趁着夜色,悄然来到张安世府邸后门,递上名帖,言辞恳切求见,意在说服张大人力荐周宁为太子。

几乎同一时间,穆济伦府上也迎来了白秀珠阵营的亲信牛军,一番巧舌如簧,只为让穆大人站在周邢这边。

这还不算完,那些自知夺嫡无望,却仍想在这场风云变幻中谋得一线生机的皇子们,也纷纷动了起来。金银财宝、奇珍异宝,一车车送到两位大人府前。送礼之人满脸堆笑,说着恭维话,只求能在两位大人心中留个好印象,日后在皇上面前多美言几句。

张安世望着堆满后院的礼物,眉头拧成了麻花,只觉一阵头大。穆济伦那边亦是如此,他背着手在屋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局面,怕是要失控了。”穆济伦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焦虑。

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也因这场立储风波陷入了一片混乱。街头巷尾,人们交头接耳,谈论的都是太子人选。

茶馆里,说书先生也添油加醋地讲起了皇家秘闻,引得众人纷纷猜测。

官员们更是人心惶惶,有的四处打听消息,试图站队以求自保;有的则紧闭家门,生怕卷入这场风暴。

张安世和穆济伦深知,再这样下去,金陵城怕是要乱成一锅粥。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进宫面圣,请求皇上同意对金陵城进行戒严。新民帝周进听后,略作思索,点头应允。

戒严令一下,金陵城瞬间变了模样。城门口,士兵们手持长枪,仔细盘查过往行人。街道上,巡逻的队伍络绎不绝,脚步声、盔甲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平日里热闹非凡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商贩们早早收摊,紧闭店门。百姓们都躲在家中,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张安世和穆济伦二人府上,更是谢绝一切访客。门口家丁林立,将那些试图登门的说客拒之门外。两人整日闭门不出,在书房中思考对策,可三天过去了,依旧毫无头绪。

“这立储之事,比想象中难太多了。”张安世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眼神中满是无奈。

穆济伦也是长叹一口气道:“此事凶险,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如今只能指望皇上圣裁了。”

这三天,对金陵城的百姓来说,如同煎熬。大家都在等待这场风波的平息,等待皇上的最终决定。

终于,三天期满,张安世和穆济伦进宫复命,他们坦诚地向周进表示,对于立储,实在拿不出具体思路。

周进看着他们,眼中并无责怪之意,只是微微点头:“朕知道这难为你们了。此事朕心中已有考量,不日便会昭告天下。但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既然你们都没有明确思路,那以后就得完全按照我的意思来办,不得有任何异议。”

“是是是。”二人连忙答应道。

走出皇宫,张安世和穆济伦心中都长舒了一口气。这场惊心动魄的立储风波,虽暂未落下帷幕,但至少,他们在这场漩涡中,暂时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而金陵城,也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狂龙医仙 嚣张娘亲别想逃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重生八八年 绑架总裁作嫁妆 邪魅总裁冷傲妻 误惹狼性总裁 快穿女帝家的小白狐 龙凤斗之驭兽妖后 炮灰不在服务区 逆袭爱妻,国民老公不请自来 大唐一品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暗恋成婚 穿越大周 韩娱爱不会绝迹 破云 宠妻无度之腹黑世子妃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绝世武神凤凰涅盘1234567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抗战之红色警戒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北朝帝业 大明流匪 红楼从庶子开始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明末:边军不退 明天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唐代秘史 锦衣血诏 北宋第一狠人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重生于红楼末年 陕甘总督 - 重生于红楼末年txt下载 - 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 - 重生于红楼末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