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知道,陛下正在用他的真诚与抱负,一步步赢得这些未来可能成为股肱之臣的年轻人的心。
而随之,刘冲的目标,则指向了襄阳本地的世家大族。
这一步,由与刘冲交好、且出身襄阳大族马氏的马良(字季常)牵线。
马氏虽不似蔡、蒯两家那般显赫,但在襄阳乃至荆州亦根基深厚,族中子弟多出仕州郡,在士林中颇有清誉。
马良之父马矩,官居郡功曹,为人方正,虽依附刘表,但对蔡瑁等外戚权贵把持朝政(指襄阳小朝廷)亦心存不满,更心系汉室正统。
这一日傍晚,刘冲借探讨学问之名,在马良的引荐下,亲临马氏府邸。
马矩早已从儿子口中得知这位“同窗”的真实身份,更听闻了他近日抚恤军民之举,不敢怠慢,恭敬地将刘冲迎入书房密谈。
盖聂如影随形,立于书房外廊下,气息内敛,却如磐石般守护。
书房内,烛火摇曳。寒暄之后,刘冲并未过多绕弯,他对着马矩,坦诚了自己对襄阳局势的担忧。
“马公,如今襄阳危如累卵,孙坚在外猛攻,城内人心惶惶,荆王虽尽力守御,然……唉。”刘冲叹了口气,语气沉重,“朕虽居深宫,亦知江山社稷之重,黎民百姓之苦。只是势单力薄,空有天子之名,难行天子之实。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亦非荆州士民之福啊。观蔡、蒯诸公,似更重家族权位,于汉室大统,未必如马公这般赤诚。”
他直接点出了蔡、蒯两家与刘表集团的核心问题,并将马矩置于“赤诚”汉室的位置上。
马矩是个精明而谨慎的人,他自然听出了刘冲的弦外之音,更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敏锐与直接。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抚须沉吟道:“陛下心系社稷,体恤下情,老臣感佩。只是如今强敌环伺,一切还需以守住襄阳为重。荆王……自有其考量。蔡、蒯诸公,亦是为荆州安定出力。”
他话语谨慎,既表达了对刘冲的认可,也未直接否定刘表。
刘冲知道急不得,便转而称赞马良才华出众,乃国之栋梁,希望马氏能多为国效力。他语气诚恳:“季常兄才思敏捷,性情敦厚,他日必为朝廷柱石。马公一族,忠良传家,值此危难之际,正需马公这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扶保社稷。”
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说道:“马公,汉室倾颓,正需忠良之士奋力扶持。他日若有所需,或局势有变,还望马公与季常能不忘今日之言,助朕一臂之力。朕虽年少,亦知信义二字,必不负忠臣之心。”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诉求,又给马家留下了余地,未将对方逼到必须立刻站队的地步,更许下了未来的承诺。马矩恭敬地将刘冲送出府门,望着少年天子在盖聂护卫下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久久不语。
“父亲,陛下他确实不同。”马良在一旁轻声说道,他也感受到了方才谈话中不同寻常的氛围。
马矩缓缓道:“此子……年纪虽小,然胸有沟壑,目光深远,更难得有此仁心与魄力。他日若得风云相助,非池中之物也。只是,龙游浅水,尚需时机啊。我马氏……或许该早做打算了。”他最后一句声音极低,仿佛自语。
类似的接触,通过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渠道,也在其他一些对刘表统治并非铁板一块,或心怀汉室的世家子弟、中下层官吏中悄然进行。
刘冲并未奢求立刻获得鼎力支持,他只是在播种,在那些可能的心田中埋下忠诚的种子,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
徐庶凭借其游侠经历,甚至开始留意并接触一些军中不得志的低级军官。
然而,他的行动并非毫无波澜。
蔡瑁派来的“护卫”将刘冲的举动一一汇报。
蔡瑁得知后,初时不以为意,对心腹冷笑道:“黄口小儿,收买人心之举,徒劳无功!几个伤兵,几句空话,些许小恩小惠,便能动摇大局?真是天真!如今襄阳安危系于姐夫与我等之手,岂是他能撼动的?”
但随着刘冲接触马氏,甚至还有其他几家中小世家的消息传来,蔡瑁渐渐皱起了眉头。
他意识到,这位小天子并非简单地“收买人心”,而是在试图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网络。
“看来,咱们这位陛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蔡瑁对蒯越说道,“虽不足为虑,但也不能任其坐大。待打退了孙坚,须得好好‘规劝’陛下,安心做他的太平天子才是。”
蒯越则更为谨慎:“德珪兄,陛下毕竟是天子,名义上乃天下共主。其抚恤军民,结交士子,皆在情理之中。若强行压制,恐惹非议,反而不美。不如静观其变,只要军权、财权在手,些许人心浮动,翻不起大浪。眼下,孙坚才是心腹大患。”
蔡瑁虽觉有理,但心中对刘冲的忌惮与不满,已然种下。
这份轻视与未来的“规劝”意图,虽然暂时不会爆发,却如同一颗潜藏的钉子,为日后可能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夜幕再次降临,水镜山庄内,刘冲与诸葛亮对坐,徐庶、石韬、孟建等人亦在。
“陛下今日之行,颇有成效。”诸葛亮微笑道,“伤兵营中,陛下仁名已传。马氏虽未明确表态,然其心已动,马矩公态度已有松动。元直(徐庶字)亦联络得几位军中不得志的队率、司马,皆对蔡瑁等人不满,可引为潜在助力。”
徐庶接口道:“不错,那些人官职虽低,但皆在关键营伍,若运用得当,或可成奇兵。”
刘冲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全赖孔明兄之策与诸位鼎力相助。只是,如此暗中积蓄,终觉缓慢。眼见孙坚攻城日急,伤亡愈重,朕心实在焦急,恨不能立刻便有擎天之力,解此倒悬之危。”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沉静如水:“陛下,欲速则不达。积蓄之势,如水滴石穿,看似微弱,然持之以恒,终可穿石。陛下已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仁名渐起,英杰初聚。如今只需稳步前行,内修仁德,外结豪杰,静待时局之变。亮观天象,察人事,襄阳之变,不远矣。届时,便是陛下龙腾九霄之时。”
刘冲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