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首页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抗日之铁血狂兵 康熙大帝 汉乡 临高启明 醉枕江山 民国之谍影风云 谍网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大叔凶猛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全文阅读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txt下载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6章 三日内!退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圣明啊,真是圣明!”

“这哪是纨绔?这是贤皇!”

“贤皇——这才是我等的皇!”

声音从一人起,又传到两人、三人,渐渐蔓延开来。

不知是谁先喊出一声:

“陛下圣明!”

随后更多的人加入。

“陛下圣明!”

“吾皇千岁!”

“吾皇英武!”

那呼声起初不大,像是被风卷着散开,可很快便一浪高过一浪。

帐外,旌旗翻飞。

在风声之中,那呼喊成了潮,汇聚成一股看不见的气势,冲上寒空。

它不是奉承。

不是恐惧。

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敬与热。

更多的士卒从远处赶来,听见呼声,也跟着高喊。

有的人声音嘶哑,有的人泪光闪烁。

他们喊着“陛下圣明”,

又喊着“吾皇英武”,

喊得天地都似震了一震。

风越发狂,雪粒被吹得在空中打旋。

旌旗下的火光映得每一张脸都亮了。

那一刻,没人觉得冷。

他们在这一夜见证了什么——

一个皇帝,立在血与火中,

以凡身行圣事,

以剑立纲常。

他无冠,却威临众生;

无言,却令人信服。

那呼声,一直持续到天微亮。

直到晨光自北原的尽头缓缓升起,照亮了层层营帐。

许多军士站在光下,仍在喃喃自语:

“这样的陛下,千古难见啊。”

“传言害人,今日我才知真主何样。”

“贤皇——真贤皇!”

后来,这夜的传说在北境传开。

有人说,陛下夜巡亲问伤兵;

有人说,陛下以身试药,为救同袍;

有人说,他与士卒同食同宿,从不自居尊位;

也有人说,他的刀,比风还快,

可心,却比火更温。

这些话口口相传,越传越广。

最初是几句私语,

后来成了军中夜话。

再后来,便成了北境的歌谣:

“雪夜有王来,火中立人间。

一言定是非,一刀断奸顽。

天子非纨绔,贤皇见北关。”

歌声传出营外,随风散入远山。

那一夜,北境的风,也似变了。

再不只是寒。

它带着热。

带着信。

带着一个帝王,重塑天下人心的光。

——从此,萧宁的贤名,彻底传开。

他不再只是“昌南旧王”,

也不只是那位“少帝纨绔”。

他成了北境士卒口中的那四个字——

“人主如天。”

而那夜的火光,直到多年后,仍有人在梦中见到。

他们说,那不是火。

那是帝心,照亮了北境的夜。

翌日清晨。

天色微亮,曙光从远山的脊线透出一缕细光。

北境的寒风,依旧刺骨。

平阳城的军营内,炊烟正起,清晨的第一锅粥在大灶上咕嘟作响。柴火燃得正旺,焦香夹着米香,飘散在寒气未消的空气中。

餐房内,坐着一队队军士。铁盔、甲胄堆在一旁,盔面上凝着霜。几人围着木桌,手中端着粗瓷碗,热气蒸腾,照亮了他们冻得发红的面庞。

有人扒了一口粥,热气从鼻尖喷出,舒了一口气,抬起头来,忍不住又感叹了一句:

“唉……昨儿个那一幕,我到死都忘不了。”

这话一出,立刻吸引了周围几人的注意。

“你又来了——”有人笑骂,“一早起来还惦记着。”

“惦记?那可是咱陛下亲临的事!我这一辈子还能再见几回?”

那人说着,神情里仍带着震撼,“你们不知道,当时那火光一照,韩守义的头一落地,连风都停了。那一刀,干脆得连血都没来得及喷出来。”

旁边一名年轻士卒放下碗,眼睛瞪圆:“真有这么快?”

“快?”那老卒子嗤笑一声,拍着桌子,“别说快,我都怀疑那刀不是凡铁。陛下那一出手,连我这几十年的刀都要羞死。”

“那……那真是天子?”

“还能有假?”

“可我听说,昨日那位,不是叫宁萧?不是京中来的武将么?”

“哈哈!”老卒子一声大笑,“你倒还在梦里呢!宁萧?那是陛下化名!他自己说的——姓萧,单名一个宁字。”

那年轻军士一愣,手里的勺子都停了,嘴巴半张着:“萧……宁?”

“对。”

“昌南王?那位——”

“没错!如今的大尧天子!”

“……啊?”

那年轻军士彻底呆住,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眼神一阵恍惚,半晌才结结巴巴地道:“可……可我听说陛下……陛下……不是……”

“纨绔?”旁边一人接话,笑意冷峻,“我也听说过。说陛下什么都不通,诗书不读,兵法不懂,整日在坊间游乐。”

“可你看看,昨晚那一刀,那一番赏罚——哪一点像纨绔?”

“那是我见过最明断的皇帝!”

“天子一出手,军心就定了。韩守义死,梁、杜两贼立斩。你想想,若换别人来,还得拖几日奏请、推诿,可陛下当场决断,不留一点拖泥带水!”

“呵,我活这么大,还头一次看见有人能在一夜之间,把北境的军心收回来。”

餐房里的气氛渐渐热了。

每一张面孔上,都带着兴奋与敬畏的混合神色。

靠门的一桌,有几名昨日才从后方调来的新兵,听得一头雾水。

“陛下?我们陛下……亲自来了?”一人难以置信地问。

“来了还不止,”那老卒喝了口粥,压低声音,“他这几日,一直就在我们营里。”

“在营里?!”

“对头!吃的就是咱这锅粥,住的就是东侧第七间帐。你说奇不奇?”

“那……那我岂不是跟天子同在一个营里吃饭?”

“这不正是说的嘛——这样的皇上,世间少见。”

那年轻的士卒怔怔看着碗里浮着的几粒米,喉咙滚动,半晌说不出话。

“他……他不嫌脏?”

“脏?”那老卒笑得更大声了,“你昨晚若看见他在火边烤干粮、给伤兵抬柴,就不会问这话了。我们几个巡夜的兄弟,还跟他一块吃过冷肉呢!当时谁晓得那是陛下?”

一旁有人点头附和:“我亲眼瞧见的,他替一个冻僵的士卒盖了披风,那人还傻乎乎地道谢,叫他‘宁兄弟’。”

众人哄笑。

笑声中,却没有半分轻佻。

那笑里带着震动,带着心底深处的暖意。

“我昨夜都睡不着。”一人感叹着道,“想着那样的人,竟是陛下。原以为天家的人都高高在上,可原来,他和我们一样。”

“可比咱们更像个男人。”

“更像个将军!”

有人捧着碗,热气扑面,眼中有光,“你们没看见,当陛下说‘主将有罪,军士无罪’那句时,帐里所有人都哭了。”

“那声音,就像是把压在我们心头的石头一下掀开。”

“多少年了,北境的血流多少,功劳记谁头上?上头那帮人,只晓得报功改簿,可陛下不同,他全记着。”

“陛下说:‘我这几日微服从军,一切都看在眼里,不会让大家失望。’”

“这句话,我这辈子都不忘。”

“我也不忘!”

话一出口,几人齐齐抬头,彼此对望,眼中都是热。

一名中年偏将放下碗,沉声道:“兄弟们,这一次……我们是真的有主心骨了。”

他声音不高,却极稳。

“陛下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话音落下,几名年轻的军士不自觉地挺直了腰。

有人忍不住轻轻拍了拍桌子,低声却笃定地道:

“这样的皇上,就算叫我去死,我也认。”

餐房的空气一时静了几息,随即笑声与赞叹声又起。

“咱北境这仗,值了!”

“我听说,昨日那蒙统领也跪下了吧?”

“是啊,当众跪的,亲口称‘陛下圣明’。”

“那可真是有生之年啊!”

一阵笑声,又掺着感叹。

新来的士卒仍是半信半疑:“那……那当真不是传言?不是演的?”

“演?”

老卒一拍桌,笑出声来,“你要是看见那梁、杜二人的脑袋掉地的样子,就知道那可不是演的。那刀快得跟风似的,连蒙统领都不敢喘气。”

“那一刻,我才晓得,什么叫天威。”

“天威……”那年轻士卒喃喃重复,忽然觉得背脊一凉,又是一热。

“这样的天子,不枉我在北境十年。”

“对!”

“他不是纨绔,他是贤皇!”

有人轻轻一拍桌面,声音里带着坚定的信念,“我早说,传言靠不住!哪有纨绔肯吃军饭、踏雪夜巡?那都是胡编的。”

“是啊,那些京中官爷,怕他改革动了他们的权,才往外放话,说他昏庸无能。”

“可咱们亲眼看见了——陛下比他们都明白,比他们都硬气!”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有个老卒低声叹息道:“若是让那些在京里写文章骂陛下的读书人来北境看看,就知道什么叫真英主。”

“这才是咱们的皇上。”

他们说着,热气裹着笑声,混在锅烟里往上飘。

窗外的风也似乎暖了几分。

有人打趣道:“看来咱们平阳营这几日要热闹喽。”

“怎讲?”

“传出去啊!你当这事能藏得住?今日午后,怕是连北原的边垒都得传遍。”

“传遍才好!”有人大笑,“叫天下都知道——陛下不是纨绔!他在前线,他在咱们中间!”

这笑声带着豪气,穿过灶烟,穿过营门,散向晨光下的平阳。

远处号角初响,旗帜猎猎作声。

军士们收起碗,披甲而起,笑意仍在脸上。

有人在走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那冒着热气的锅,轻声道:

“昨日吃的是粥,今日吃的是心安。”

——这话,被一旁的同袍听见,记了一辈子。

那一日,整个平阳营的人都在说:

他们的皇上,不在金銮殿上。

他在雪地里,

在火光旁,

在他们身边。

那一刻,北境真正的“心”,才被点燃。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

清晨的风从平阳城北面的城垛掠过。

带着一丝寒意,卷着夜里未散尽的雾。

薄雾像一层淡白的纱,将整个军营笼罩。

远处号角初鸣,声线低沉而长,似是从天边传来,又似从地底涌起。

中军大纛之下,旌旗无声地垂着,旗面的血色在晨光里微微泛冷。

帐前的守卫笔直而立,寒气凝在眉上,化作一层细霜。

帐内火盆正燃,淡淡的炭香与铁味混在一起。

萧宁坐在案后,身着一袭素黑朝袍,衣襟上并无金线装饰。

整个人却自有一股不容侵犯的沉稳气势。

他的面容在火光与晨光的交汇下显得更冷,仿佛连呼吸都带着一种克制的静。

赵烈立在他面前,盔甲上还沾着未化的霜花,那是他一早巡营回来的痕迹。

他站得笔直,却有些局促,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

“启禀陛下——”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夜里未眠,嗓音里混着疲惫。

“关于平阳的军情,属下已整理完毕。”

萧宁微微抬眼。

“说。”

赵烈的喉结轻轻动了动,他吸了一口气,却没有立刻开口。

手里的军报纸卷在掌心,边缘被他不自觉地攥皱。

那短暂的沉默,让帐中的空气愈发凝重。

萧宁察觉了。

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望着赵烈。

那双眼平静、深远,像是看透了人心,也像是给人留着台阶。

“有话,直说。”

萧宁的声音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推辞的笃定。

赵烈心头一震,他咬了咬牙,终是抬起头来。

“陛下——”

他顿了一下,那声“陛下”在唇齿间滚了一圈,才沉沉落地。

“陛下也在此多日。”

“就算属下不报,想必陛下对平阳的军情,也已看得七七八八。”

萧宁没有答,只是微微点头。

赵烈的声音低下去。

“属下有几句话,不敢说,却又不说不行。”

萧宁看着他,神情淡然。

“说。”

赵烈的唇线绷着。

他抬起头,目光里隐约有些迟疑,又似在衡量用词。

片刻之后,他终于开口。

“虽然……陛下如今振奋军心,平阳城内的士气也稳了下来。”

他的话一顿,眼神在沙盘上掠过,那一处处标记的红点,像是被鲜血染过的印记。

“可是——”

那一声“可是”,带着无奈与压抑,像是在冰面上砸开一条缝。

“咱们的人,还是太少。”

萧宁的目光微微一凝。

他没有说话,只是听。

赵烈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急促。

“属下今晨亲自去数了援军。”

“从夜到晨,点过三次。除却禁军、辎重与传令,能上阵的,不过一万。”

“一万。”

他重复了一遍,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苦涩。

“后续,也未再见援兵抵达。”

“探子来报,大疆国那边,昨夜已经开拔。”

“依照行军速度,只怕今明两日,便要兵临城下。”

帐内的火光在跳。

炭星在赵烈的话声间“啪”的一声炸开。

“若只有这一万人,加上城中不到三万的残军,总计也不过四万。”

“对面,足有三十万叛军。”

他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哑。

手指在桌边轻轻一抖,却又立刻收回,握成拳,贴在身侧。

“陛下……属下实在担心,这仗——怕是不好打。”

说完这话,赵烈再也不敢抬头。

他低着头,呼吸有些乱,心跳在胸腔里砰砰作响,几乎要撞出声来。

空气里一时寂然无声。

只有外头的风,掠过旌旗,卷起猎猎的响。

火光映在沙盘上,照出一片片起伏的影子,像山,也像刀。

萧宁静静地看着那幅图。

没有答,也没有问。

只是手指在案几上极轻地一点。

那声音极轻,却像是在心头敲下一锤。

赵烈等着。

他以为陛下会皱眉、会叹息、会下令。

然而没有。

萧宁只是抬起头,眉目间依旧是一贯的沉静。

“我知道了。”

他语调平缓,如常人听风,如常人说话。

“属下担心援军不足——”赵烈急声想解释,可那句“担心”刚出嘴,就被萧宁的目光压了回去。

那目光并不严厉,却让人心口发紧。

赵烈低着头,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落在盔甲的边缘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帐外风声起伏,旌旗猎猎,仿佛也在为他那句“恐怕不好打”而掀起波澜。

可萧宁只是抬起手,轻轻一按。

那动作不急不缓,却仿佛将所有的喧哗都压了下去。

“赵烈。”

他开口。

声音低,却稳。

“援军虽少。”

他略微顿了顿,指尖轻敲桌案。

“但若只是防守——已经足够。”

赵烈抬起头,像是没听懂。

那一瞬,他的喉咙有些干,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火光照着他脸上细微的抽搐,他整个人僵在那里。

“陛下……防守?”他试探地问。

萧宁的目光转过来,平静如镜。

“不错。”

“防守。”

他语气淡然,仿佛这两个字本就理所当然。

赵烈怔怔地望着他,呼吸几乎忘了该怎么调。

“陛下,属下愚钝,不敢妄言……可如今敌军势大,我方兵少……若仅防守,恐怕——”

“恐怕?”

萧宁抬眼。

那一瞬的目光,像一柄被鞘藏太久的刀,明亮、锐利,却不带一丝情绪。

赵烈心头一跳,话顿时噎住。

他看见萧宁的唇角微抿。

“此番敌军,不敢南下。”

那声音很轻,却像一粒铁珠坠入水面,溅起层层涟漪。

“平阳城,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战。”

帐中寂静无声。

连炭火都似乎安静下来。

赵烈张了张嘴,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答。

他脸上的血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震慑后的茫然。

“陛下的意思是——”他艰涩地吐出几个字,“他们……不会再往南?”

萧宁微微颔首。

“不会。”

“这场仗,他们打不下去,也不敢打下去。”

“平阳,就是他们能走到的尽头。”

赵烈一怔,心头的惊疑愈深。

“可是……”

“可是他们有三十万。”

“是。”

“而我们只有不到四万。”

萧宁的声音依旧淡淡。

“所以,你以为他们必然攻下平阳。”

“属下不敢妄断——”

“无妨。”

萧宁的声音打断了他。

“你心中怎么想,就怎么说。”

那平静的语气,让赵烈心底微微一动。

他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以人数而论,敌我悬殊。若大疆真全军压上,我们守三日已属不易,更别说三日后敌退。”

他说完,抬起头,眼神里有惶然,也有不解。

那目光中带着军人的直率。

可对上萧宁那双眼后,他又立刻垂下。

那是他看不懂的目光。

冷静得近乎不可思议。

萧宁轻轻抬手,拿起案旁那支短笔。

他随手在沙盘边缘点了一下。

“平阳在此。”

他指着那一点红墨。

“南下的道,只有一条。”

“这条路,只有守住,他们就永远没有南下的机会。”

赵烈怔怔看着。

萧宁的语调依旧平缓,像是在陈述极平常的事。

“而我们,只需要守三天,三天之后,大局可定!”

赵烈的喉咙轻轻滚动。

他听不懂这话的意。

他看着沙盘,听着陛下的语气,那种从容与笃定,仿佛胜负早已在他心中定下。

“陛下……”

他低声,“属下愚钝,不明白。”

“没关系。”

萧宁的声音轻了一些。

“你只需记着——此战,只需守住。”

“守三日。”

“三日之后,他们必撤。”

赵烈怔了。

“三日……”

他低声重复,像是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三日。”

萧宁再次开口。

“你让军中传令——平阳守三日,三日后自安。”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极静。

静得像风前不动的一池水。

赵烈看着他。

越是平静,心中越是发颤。

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舌头打结。

眼前的陛下,似乎比昨夜更冷,也更稳。

那份从容,不是轻慢,也不是盲信。

是一种让人无法质疑的信念。

他忽然觉得,自己再说什么都显得多余。

空气里只剩下火光的跳动与笔尖敲击沙盘的声音。

那一声声,像是在数命。

过了许久,赵烈才勉强出声。

“陛下如何确定,三日内,他们会退?”

萧宁的目光落在他脸上。

“放心吧,他们一定会退!”

赵烈微微一震。

“一定?”

“是。”

“可是,这,这怎么……”

“我知道,你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你放心就可以了。”

那句话落下的瞬间,赵烈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心跳。

帐中的空气仿佛被抽走。

他站在那里,半晌动不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诸界第一因 都市狂龙医仙 男欢女爱 林岚秦小雅 都市花语 千山记 美妙绝伦 剑徒之路 反派今天也很乖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天官赐福 绑架总裁作嫁妆 重生八零小辣媳 一品呆萌妻 都市之纨绔军医 首席,深情如初 炮灰不在服务区 西游:从方寸山开始签到成圣 鬼医煞(GL)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俄国佣兵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终宋 1989红色攻略 红楼群芳谱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抗战双子星 一个人的抗日2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佣兵天下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铁血佣兵 战地军医 李治你别怂 王牌佣兵 明天下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txt下载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