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邵凯推着二八大杠走进院子,车轮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小妍跟在他身后,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厨房的灯还亮着,王桂兰探出头来,手里拿着擦了一半的碗。
“回来啦?”王桂兰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在小妍略显疲惫的脸上,“灶上温着红豆汤,快去喝一碗。”
小妍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往厨房去,她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叶邵凯把自行车靠墙放好。
少年动作利落,链条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哥,”小雨突然开口,“明天……明天你不用来接我了。”
叶邵凯锁车的动作顿了一下,没有回头:“怎么?”
“我让红姐帮我调了班,以后都上早班。”小妍的声音很轻,“五点半就能下班。”
叶邵凯这才转过身来,眉头微微皱起:“一个人回家也不安全。”
“没事的,”小妍勉强笑了笑,“天还亮着呢。”
这时,正房的帘子掀开,沈秀兰走了出来,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毛衣,手里拿着件半织好的毛线活。
灯光从她身后漏出来,在院子里拉出长长的影子。
“都站在院子里做什么?”沈秀兰的声音平静,目光却仔细扫过每个人的脸,“小妍,先去喝汤。邵凯,你爸刚才来电话,说明天开始要去外地出差几天。”
叶邵凯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小妍注意到母亲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毛线针在掌心勒出红痕。
这一夜,四合院格外安静。小妍躺在床上,听见隔壁房间传来细微的响动。
她起身披上外套,轻轻推开房门。
沈秀兰正在书房里整理文件,台灯的光线被她调得很暗。
听见脚步声,她抬起头,手指轻轻拂过桌角的一个文件夹。
“妈,怎么还没睡?”小雨轻声问。
沈秀兰合上文件夹,笑了笑:“这就睡。你快去休息,明天还要上班。”
小妍注意到母亲手边放着一本通讯录,王猛的名字被红笔圈了出来。
第二天清晨,小妍起床时,发现母亲已经出门了。
餐桌上留着早饭,还有一张字条。
兴兰公司的办公室里,沈秀兰来得比任何人都早。
她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街道渐渐苏醒,七点整,王猛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
“沈总,您找我?”
沈秀兰转身,示意他关门:“坐。”
王猛在她对面坐下,腰板挺得笔直。他注意到沈秀兰今天穿了一身利落的西装,头发挽得一丝不苟。
“公司最近要加强安保,”沈秀兰开门见山,“尤其是总部和各个门店的夜间巡逻,你挑两个最可靠的人,要退役军人,经验丰富的。”
王猛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办。”
“等等,”沈秀兰叫住他,“还有一件事,我家那个四合院,最近总觉得不太平,你安排两个人,在附近轮流值守,不要惊动邻居。”
王猛的眉头几不可见地动了一下,但什么也没问:“好,我亲自去挑人。”
沈秀兰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这是经费,记住,要绝对可靠的人。”
王猛接过信封,指尖触到厚度时,眼神微微一动:“沈总放心。”
他起身离开时,沈秀兰又补了一句:“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
门轻轻合上,沈秀兰走到窗边,看着王猛的身影穿过马路,消失在街角。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的办公室里,叶昭面前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
他手里拿着一份档案,目光沉沉。
“头儿,还是没进展。”年轻刑警小李推门进来,脸上带着疲惫。
叶昭把档案扔在桌上:“继续查,他们越干净,越说明有问题。”
小李犹豫了一下:“专案组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考虑派人接触一下?”
叶昭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太冒险了。”
“可是现在所有线索都指向他们,再这样耗下去……”
叶昭站起身,走到窗前,楼下院子里,几个同事正在抽烟,烟雾在晨光中袅袅升起。
“让我想想。”他说。
这一天,叶昭没有回家吃晚饭,快九点时,他往家里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小妍。
“爸?你今晚回来吗?”
叶昭揉了揉眉心:“不了,案子忙,你妈呢?”
“妈还没回来。”小妍的声音顿了顿,“她说公司有事。”
叶昭的眉头轻轻皱起:“你们锁好门,我明天回来。”
挂掉电话,他盯着桌上的档案看了很久。华贸进出口公司的法人代表叫赵启明,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表面上是做正经生意的企业家。
但线报显示,这个人背景复杂。
深夜十一点,沈秀兰才回到四合院,她刻意放轻脚步,却看见书房还亮着灯。
小妍从书房里探出头来:“妈,你回来了。”
沈秀兰有些惊讶:“怎么还没睡?”
“我在复习功课。”小妍说着,目光却瞥向窗外,“妈,最近街上好像多了几个生面孔。”
沈秀兰的动作顿了一下:“怎么这么说?”
“就感觉……好像总有人在附近转悠。”小妍犹豫了一下,“不过可能是我想多了。”
“去睡吧。”沈秀兰放下窗帘,声音平静,“明天还要早起。”
她把小妍送回房间,自己却站在院子里,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她抬头看了看四角的天空,星星被薄云遮住,若隐若现。
第二天,王猛来汇报工作。
“人已经安排好了。”他把两张照片放在桌上。
沈秀兰拿起照片看了看,照片上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出头的样子,眼神锐利,站姿挺拔。
“这是排班表。”王猛又递过一张纸,“两人轮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不会引起注意。”
沈秀兰点点头:“辛苦你了。”
王猛离开后,沈秀兰给叶昭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个年轻警员,说叶昭正在开会。
“麻烦转告他,家里都好。”沈秀兰说完,顿了顿,“让他注意安全。”
傍晚时分,小妍下班回家时,特意留意了四周。
那个看报纸的男人已经不在了,换成了一个在修自行车的工人。
工具摊了一地,动作看起来毫无破绽。
她走到门口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
回头看去,对面巷口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正推着车慢慢走过。
晚饭时,沈秀兰显得心事重重,她给每个孩子夹菜,自己却没吃几口。
“妈,爸什么时候回来?”小妍问。
沈秀兰筷子停了一下:“快了。”
饭后,她独自在书房待了很久。
夜里十点,电话铃突然响起,沈秀兰快步接起电话,手指有些发紧。
“是我。”叶昭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今晚回不来了。”
沈秀兰嗯了一声:“案子很棘手?”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可能要有大动作了。”
沈秀兰的手指无意识地卷着电话线:“你自己当心。”
挂掉电话,她在书房里踱了几步,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猫叫,在静夜里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书桌上的呼叫器突然响了起来。
沈秀兰立即按下接听键。
“沈总,”王猛的声音压得很低,“刚才李卫国发现有人在院子后面转悠,不像普通人。”
沈秀兰的指尖微微发凉:“什么人?”
“没看清,对方很警惕。但是……”王猛顿了顿,“李卫国说,那个人腰里别着家伙。”
沈秀兰深吸一口气:“加派人手,不要打草惊蛇。”
王猛安排的安保人员值守四合院的第三天,沈秀兰坐在兴兰总公司二楼的办公室里。
窗外阳光正好,但她眉间微蹙,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份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合作意向书上。
“沈总,”秘书小陈推门进来,“刘副校长来了。”
沈秀兰立即起身相迎,刘副校长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精干女性,戴一副金边眼镜,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件袋。
“刘校长,辛苦您跑这一趟。”沈秀兰微笑着请她坐下,亲自倒了杯茶。
“沈总客气了。”刘副校长从文件袋里取出一份合作协议,“您上次提的那个特训班方案,我们校党委专门开会讨论了,都觉得是件大好事。”
沈秀兰接过协议,仔细翻阅,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三个月课时,每周二十个学时,理论实践各半。”
刘副校长推了推眼镜,“学校可以出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安保理论和消防知识课程。”
“实践部分全部在我们公司进行,兴兰旗下所有门店、仓库、运输车队,都可以作为实训基地。”
刘副校长眼睛一亮:“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不知道沈总打算招收多少学员?”
“首批十五人。”沈秀兰从抽屉里取出一份预算表,“优秀学员可以直接留在兴兰工作。”
两人就细节又商讨了半个多小时,送走刘副校长后,沈秀兰立即叫来王猛。
“特训班的事定下来了。”她把合作协议推过去,“你物色一个总教官人选。”
王猛腰板挺得笔直:“沈总,我推荐赵卫国,他去年刚从武警部队转业,立过两次三等功,带过新兵连,现在是我们安保部最能干的。”
沈秀兰想了想:“下午让他来见我。”
赵卫国来时穿着整洁的安保制服,肩宽背挺,步伐沉稳。
“坐。”沈秀兰打量着他,“王猛推荐你担任特训班总教官。”
赵卫国略微一怔,随即恢复镇定:“感谢领导信任。”
“说说你的想法。”沈秀兰将招生简章推到他面前。
他的手指在纸上划过,“建议增加现场急救课程。”
沈秀兰轻轻点头:“实训场地有什么要求?”
“需要两百平米以上的开阔场地,最好是水泥地。要准备一些训练器材。赵卫国语速平稳,“还要一套多媒体设备,用于案例教学。”
“全部满足。”沈秀兰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下周开始招生,你负责面试筛选。”
招聘启事贴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告栏的第三天,报名表已经堆了厚厚一摞。
赵卫国和王猛一起面试了三十多名退役军人,最终选出十五人。
特训班开班那天早晨,沈秀兰特意去了学校的实训基地。
十五名学员整齐列队,穿着统一的作训服,年龄都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岁之间。
赵卫国站在队伍前,声音洪亮。
脚步声整齐划一。
沈秀兰站在一旁观察,这些退役军人眼睛里都有一种光,那是经历过磨练的人才有的神采。
沈秀兰走过去和学员们交谈。
实践课安排在兴兰公司的后院,赵卫国正在演示防暴盾牌的使用技巧。
“注意重心!脚步要稳!”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学员们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盾牌碰撞的闷响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尘土在阳光下飞舞。
沈秀兰对王猛交代:“每天给学员加一瓶牛奶,训练强度大,营养要跟上。”
第一周结束那天,下了场小雨,沈秀兰来到训练场时,学员们正在雨中进行消防演练。
赵卫国站在一旁计时,大声喊着指令。
月底进行第一次考核时,沈秀兰全程观摩。理论考试现场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实践考核场上,学员们轮流演示应急处理流程。
最精彩的是格斗对抗环节,赵卫国亲自下场,和学员进行一对一演练。
闪转腾挪间,作训服被汗水浸透,但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
考核结束,赵卫国集合队伍讲评。
学员们挺直腰板听着,没人露出不服气的表情。
特训进行到第二个月,学员们已经开始参与公司实际的安保工作。
每天清晨,他们帮着维持员工打卡秩序;白天轮流在门口站岗;晚上协助进行安全巡查。
有个周四晚上,公司仓库区突然停电。十五名学员在五分钟内全部集合完毕,在赵卫国指挥下分成三组。
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没有引起任何慌乱。
事后沈秀兰问赵卫国:“这是提前演练过的?”
赵卫国摇头:“只是教过应急预案,具体执行都是学员们临场发挥。”
特训最后一周,学员们进行了结业考核,市劳动局派人来监考,学校的领导也来了。
十五名学员全部通过考试,其中六人获得优秀。
结业典礼上,沈秀兰给每位学员颁发了证书。
当她走到那个眉角带疤的学员面前时,对方突然挺直腰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感谢沈总!感谢兴兰!”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是我退伍三年来,第一次感觉自己又像个兵了。”
沈秀兰郑重回礼:“是你们自己争气。”
典礼结束后,学员们收拾行装。沈秀兰让财务给每人发了一百元补助金,又准备了十五份礼品。
赵卫国来汇报工作:“沈总,有七名学员已经和公司签了劳动合同,另外八人也都有单位要了。”
沈秀兰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学员们陆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