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黎明,总是被西市的驼铃声叫醒的。厚重的城门在晨曦中缓缓开启,铜环在微风中轻轻作响,像在提醒着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沈燕秋站在和丰号后院,手心微凉。她轻轻摩挲着腰间的小药囊,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物件。药囊里除了几味常用草药,还有一张被岁月磨得发亮的小纸片,上面只有四个字——路在脚下。
\"燕秋。\"父亲的声音从书房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父亲坐在案后,脸色比昨日更显苍白。案上放着一个厚重的木匣,被两把铜锁牢牢锁住。
\"这趟路,你必须去。\"父亲的目光坚定,\"护送它到西域,交给可靠的人。\"
沈燕秋没有问里面是什么。她知道,父亲从不拿家族开玩笑。
\"可是父亲,叔父那边——\"
\"我自有安排。\"父亲打断她,将一枚刻着\"和丰\"二字的令牌放到她手中,\"记住,路要一步一步走,心要稳。\"
她点头,接过令牌。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忽然意识到,肩上的重量不再只是家族的期望,还有她自己的选择。
走出书房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西市的喧嚣声扑面而来,她第一次以\"和丰号少东家\"的身份独自面对这一切。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争吵声传来。一个西域商人正与本地摊贩争执,语言不通,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
沈燕秋下意识走上前,正要开口,却见一个高个男子已经插入两人之间,用流利的中原话和西域语分别劝解。
片刻后,摊贩和商人都冷静下来,各自道歉。男子转身,目光与沈燕秋不期而遇。
\"你是……和丰号的人?\"他的中原话带着轻微的口音,却十分清晰。
沈燕秋点头:\"正是。多谢。\"
男子微微一笑:\"我叫顾长风。也许,我们还会再见。\"
他说完,便转身融入人群。沈燕秋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趟未知的路,或许不会那么孤单。
回到后院时,她发现院门外的阴影里,有一个模糊的人影一闪而过。她心头一紧,握紧了手中的令牌。
风从西市方向吹来,驼铃声清脆悦耳。沈燕秋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已经听到了万里之外的呼唤。
路,已经在脚下了。
她转身回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抱起木匣。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匣底似乎有什么东西——一张微微露出的地图边角。
沈燕秋轻轻抽出地图,展开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一张详细的丝路路线图,从长安出发,途经凉州、敦煌、喀什、撒马尔罕,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巴格达。
地图上用朱砂标记着几个危险区域,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注释:\"雪山小道,可避追兵;绿洲之南,有埋伏。\"
她正看得入神,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沈燕秋迅速将地图收回木匣,转身看见管家老徐端着早餐进来。
\"小姐,这是您的早膳。老爷吩咐,让您务必吃饱了再上路。\"老徐的眼中满是担忧。
\"多谢徐伯。\"沈燕秋勉强笑了笑,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行程。
吃过早餐,她来到前院。和丰号的伙计们已经在忙碌地装载货物,十几峰骆驼卧在地上,耐心地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小姐,队伍准备好了。\"管事来报。
沈燕秋点头,走到队伍前。她深吸一口气,第一次以领队的身份开口:
\"各位,我们此行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走不完的路。\"
伙计们齐声应和,声音中透着几分兴奋与紧张。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走出。
\"和丰号要西行?\"顾长风微笑着问道,\"也许,我可以帮上忙。\"
沈燕秋看着他,忽然想起父亲的嘱咐——路要一步一步走,心要稳。
她点了点头:\"那好,顾先生,欢迎加入和丰号商队。\"
顾长风微笑着行了一礼:\"愿与姑娘并肩,共赴万里。\"
驼铃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它不再只是西市的背景音,而是沈燕秋人生新旅程的序曲。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城墙上时,和丰号的商队缓缓驶出西市,朝着未知的西域进发。
沈燕秋骑在骆驼上,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家乡。她知道,前方的路途充满艰险,但她也知道——
路,已经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