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忧边:何需兵戈扰太平
洛阳皇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御书房外的回廊上便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柴宗训小小的身影挣脱内侍的搀扶,裙摆扫过青石板路,留下一串慌乱的声响。他刚从值宿的宫人那里听闻大军已奔赴边境的消息,那颗被太平岁月滋养得纯粹的心,瞬间被“打仗”二字揪得紧紧的。
“娘!阿夏姐姐!”幼帝的呼喊穿透晨雾,撞开了长春宫的朱漆大门。符太后正与林阿夏及范质、魏仁浦等大臣商议边境防务,案上摊着的舆图还未收起,红线标注的边境防线在晨光中格外刺眼。听到呼喊声,众人皆停下议事,转头望向门口气喘吁吁的孩童。
柴宗训跑到符太后面前,小小的手掌紧紧攥住她的衣袖,眼眶泛红,声音带着未平复的喘息与浓浓的担忧:“娘,阿夏姐姐,我们能不能不打?”他仰起稚嫩的脸庞,目光扫过在场的大臣,“现在大周繁荣昌盛,洛阳城里商铺林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辽已经是我们的好友了,为啥还要派大军去边境啊?打仗会打伤国家根基的,将士们也会受伤的!”
符太后看着儿子满脸焦急的模样,眼底下意识地掠过一丝欣慰,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意。她抬手轻轻抚了抚柴宗训汗湿的额发,指尖带着温润的暖意:“儿,莫急,先喘口气。”
林阿夏站在一旁,看着幼帝为家国百姓忧心的模样,心中亦是一暖。她想起出征前工坊里连夜赶制的护膝与香囊,想起李昭毅领军时严明的章程,更想起沿途百姓对将士们的殷切期盼,心中感慨万千——这位年幼的帝王,虽未经历过乱世的残酷,却已懂得“兵戈伤国”的道理,这份仁心,正是大周最珍贵的根基。
待柴宗训的呼吸渐渐平复,符太后才柔声道:“儿,这次派大军去边境,不是去打仗的。”
“不是打仗?”柴宗训眨了眨湿润的眼睛,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是啊,”符太后点头,声音温柔却坚定,“我们大周如今国泰民安,边境百姓安居乐业,娘怎舍得让兵戈打破这份太平?这次派大军前往,是因为近日收到边境急报,有小股流寇趁秋末草黄,频频骚扰边境村落,劫掠百姓财物,甚至烧毁农田。那些流寇虽不成气候,却让边境百姓日夜难安。我们派大军去,是去守护边境的,是去保护那些百姓不受侵害的。”
林阿夏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温和:“陛下,娘娘说的对。”她抬手示意内侍将案上的舆图铺开,指着边境线旁标注的村落,“您看,这些村落紧邻辽境,百姓们靠耕种放牧为生,前些日子流寇突袭,抢走了他们的牛羊,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还有老人和孩子被流寇所伤。我们派大军去,不是要与谁开战,只是要在边境筑起一道屏障,让百姓们能安心耕种,让商旅能安全通行。”
范质也上前补充道:“陛下仁心,实乃大周之福。如今辽与我朝互通有无,商旅往来频繁,确实是友邦。但流寇作祟,不仅侵扰我朝百姓,若放任不管,恐会引发边境骚乱,反而影响与辽的和睦。派大军前往,正是为了平息骚乱,守护这份太平,而非与辽交恶。”
魏仁浦紧随其后,语气沉稳:“臣已下令,李昭毅所率大军抵达边境后,只许防御,不许主动出击。将士们的职责是巡逻边境,驱逐流寇,保护百姓安全,若遇辽军,需以礼相待,互通消息,共同防范流寇侵扰。”
柴宗训的目光顺着林阿夏手指的方向,落在舆图上那些小小的村落标记上,眉头微微蹙起:“那些流寇真的很坏吗?他们会伤害百姓?”
“是啊,陛下。”林阿夏想起临行前收到的边境奏报,语气带着几分沉重,“有村落的百姓为了躲避流寇,连夜逃进山中,冻饿交加,还有孩童失散。我们派大军去,就是要让那些百姓能早日回到家园,重建房屋,安心生活。”
幼帝沉默片刻,小小的脸上满是认真,他抬头望向符太后,又看向林阿夏,眼神中带着一丝求证:“真的不打吗?将士们真的不会主动开战?”
“真的不打。”符太后握住他的小手,语气郑重,“娘以皇后之位向你保证,大周从不主动挑起战事,我们的军队,是用来守护家国、保护百姓的,不是用来侵略他人的。”
林阿夏也点头附和:“陛下放心,臣已将‘不许主动开战’的军令写入行军章程,李将军治军严明,定会严格遵守。将士们抵达边境后,会与当地官员百姓同心协力,加固城防,巡逻警戒,让流寇无机可乘。”
柴宗训的眼睛亮了起来,脸上的担忧渐渐散去,但随即又泛起一丝新的疑虑:“那将士们能安心在边境守护我们安全吗?他们会不会想家?会不会遇到危险?”
符太后闻言,心中暖意更甚。她拉着柴宗训走到案前,指着舆图上从洛阳延伸至边境的驿站标记:“儿你看,从洛阳到边境,沿途各州府都已备好粮草物资,驿站会为将士们提供补给,女辅营的姐妹们也赶制了护膝、香囊和便携的炊具,让将士们在边境能少受些苦。”
林阿夏补充道:“陛下,臣已安排女辅营在边境设立医护点和育幼阁分阁,将士们的家眷若有需要,可前往分阁得到照料。而且我们与辽方约定,若遇紧急情况,可互通情报,共同应对。将士们在边境,不仅有同僚相伴,还有百姓的支持和辽方的配合,定会安心守护边境。”
“百姓们会支持将士们吗?”柴宗训好奇地问。
“当然会。”林阿夏想起大军出发前,沿途百姓争相送粮草、送平安符的场景,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将士们是去保护百姓的,百姓们自然会感念将士们的辛劳。臣听闻,边境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热汤和粮草,等着将士们抵达呢。他们会为将士们指引路况,告知流寇的踪迹,与将士们一同守护家园。”
范质捋了捋胡须,笑道:“陛下,民心所向,便是军威所依。将士们怀着守护百姓的心意前往边境,百姓们又全力支持,何愁不能安心戍边?而且此次大军出征,不仅能保护边境百姓,还能让将士们在巡逻防御中磨练战力,同时向辽方展示我大周的军威与善意,让友邦知晓,我们既有守护太平的决心,也有维护和平的诚意。”
柴宗训认真地听着,小小的脑袋一点一点,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小手,又抬头望向符太后:“娘,那我们要多给将士们送些物资,让他们在边境能吃好穿暖,还要让女辅营的姐妹们多照顾他们的家眷,这样他们就不会想家了。”
“陛下所言极是。”魏仁浦躬身应道,“臣已下令,三司使周显德全力调配物资,确保边境将士的补给充足。女辅营也已在洛阳、汴梁等地设立育幼阁和医护点,专门照料将士家眷,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柴宗训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松开符太后的衣袖,走到舆图前,伸出小小的手指,轻轻划过从洛阳到边境的红线:“那我要给李将军和将士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要好好保护百姓,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流寇被赶走了,就早点回来。”
符太后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她转头与林阿夏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透着同样的笑意——这位年幼的帝王,虽不懂权谋策略,却有着最纯粹的仁心与同理心,这份心意,比任何坚甲利兵都更能凝聚人心,守护大周的太平。
林阿夏躬身道:“陛下有这份心意,将士们定会倍感鼓舞。臣愿为陛下代笔,将您的问候与期盼传递给边境的每一位将士。”
“好!”柴宗训用力点头,眼神中满是期待,“我还要在信里告诉他们,洛阳的百姓都在等着他们平安归来,等他们回来,我要亲自为他们设宴庆功!”
众人闻言,皆躬身行礼:“陛下仁厚,将士们定不负所托!”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长春宫的窗棂,洒在舆图上,照亮了那些代表着守护与和平的红线。柴宗训站在案前,看着舆图上的边境防线,心中不再有担忧,只剩下对将士们的期盼与祝福。他或许还不懂边境防务的复杂,不懂流寇侵扰的隐患,但他知道,大周的军队是为了守护太平而战,是为了保护百姓而出发,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已在他稚嫩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家国”的种子。
与此同时,边境线上,李昭毅率领的大军正踏着晨光前行。将士们腰间的小铜锅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护膝贴合着膝盖,让行军的脚步更加扎实。他们不知道皇宫里那场充满温情的议事,但他们心中都清楚,自己此行的使命不是征战,而是守护。沿途的百姓提着热汤和粮草在路边等候,孩子们挥舞着平安符,一声声“将士们辛苦了”的呼喊,化作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向边境前行。
洛阳皇宫里,柴宗训正趴在案前,在林阿夏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写下给将士们的信。笔尖划过宣纸,留下稚嫩却工整的字迹:“将士们,愿你们平安顺遂,守护好边境的百姓,早日归来,共赏洛阳春色……”
符太后站在一旁,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林阿夏望着案上的信函,心中暗忖:有这样仁厚的帝王,有这样支持军队的百姓,大周的边境定会安宁,太平岁月定会绵长。这场没有硝烟的守护之战,注定会以民心所向的胜利,画上圆满的句号。
大臣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也倍感欣慰。他们知道,大周的繁荣昌盛,不仅在于国力的强盛,更在于这份自上而下的仁心与团结。幼帝的担忧,皇后的慈爱,将军的忠诚,百姓的支持,交织成一张守护太平的大网,让边境的风烟望而却步,让家国的根基愈发稳固。
夕阳西下,洛阳城笼罩在温暖的余晖中。承载着幼帝期盼的信函,随着快马疾驰而出,朝着边境的方向奔去。而边境线上,将士们正踏着余晖,一步步靠近那些需要守护的村落,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愈发挺拔,如同边境线上最坚固的屏障,守护着大周的太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