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首页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炮灰"攻"养成系统 战场合同工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修罗武神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奥特格斗传说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2章 朝堂纷议 折中安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渔阳城破的捷报传入长安时,朱雀大街上的百姓自发摆起香案,欢呼声响彻云霄。皇宫紫宸殿内,唐玄宗手持捷报,苍老的脸上泛起红光,连拍了三下御案:“好!吾儿李瑁不负所托,渔阳一破,安禄山已成瓮中之鳖!”

殿内大臣纷纷躬身道贺,可当提及如何处置被俘的叛军将领与降兵时,原本喜气洋洋的氛围顿时凝重起来。

“陛下,安禄山叛乱祸国殃民,其党羽皆为附逆之徒,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御史大夫裴冕出列奏道,他声如洪钟,“臣请旨,将所有被俘叛军一律处斩,家产抄没,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韦见素立刻反驳:“裴大人此言差矣!此次被俘叛军多达三万余人,其中多是被胁迫的寻常士卒,若尽数诛杀,恐失天下人心。况且范阳、平卢仍有叛军残余,若闻朝廷不赦降者,必拼死抵抗,平叛之路将愈发艰难。”

“韦尚书是要养虎为患吗?”裴冕怒视着他,“安禄山起兵时,这些人哪个不是拿刀砍过我大唐将士?如今战败投降,便想苟活?天下哪有这等道理!”

“乱世用重典固然没错,可一味杀戮只会激化矛盾。”韦见素据理力争,“当年太宗皇帝平定窦建德,亦曾赦免其部众,才换得河北安定。如今局势未稳,当以安抚为重。”

两人争执不下,殿内大臣也渐渐分成两派。以裴冕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斩草除根”,认为唯有铁血手段才能震慑宵小;以韦见素为首的温和派则力主“分化安抚”,担心过度杀戮会引发更大动荡。唐玄宗看着争吵的群臣,眉头渐渐拧紧,许久才开口:“此事关乎重大,且等李瑁班师回朝,再做定夺。”

消息传到渔阳,李瑁正在清点战俘名册。案上堆叠的卷宗里,既有安禄山的核心党羽,也有刚被强征入伍的农家子弟。他指尖划过“史思明”的名字——这位倒戈的将领已率部攻克范阳,正等候朝廷处置,其麾下尚有五千降兵。

“殿下,长安传来的消息,朝中两派吵翻了天。”周明将密信递过来,“裴御史说要杀尽降兵,韦尚书却主张赦免,陛下让您拿个主意。”

李瑁揉了揉眉心,窗外传来降兵营地的操练声——这些日子,他让降兵与唐军混编操练,发现其中不少人只是想混口饭吃,并非真心附逆。

“系统,分析严惩与安抚两种方案的潜在风险。”

【方案一(严惩):短期可震慑叛乱,平息民愤,但可能引发降兵哗变,范阳、平卢残余叛军会死战到底,平叛时间延长6个月,战后地方治理阻力增加40%。】

【方案二(全赦):可快速瓦解残余叛军抵抗意志,但会引发唐军将士不满(认为不公),民间可能指责朝廷纵容叛逆,社会稳定度下降15%。】

【建议:采用分级处置方案,平衡各方诉求。】

李瑁心中已有定数。他提笔给长安写了一封奏疏,详述前线见闻:“……臣观被俘者,有安禄山心腹死党,双手沾满鲜血,此等首恶必严惩;然亦有被胁迫入伍之百姓,家中尚有老幼待哺,若能许其改过自新,不仅可减少伤亡,更能彰显朝廷仁德……”

奏疏中,他提出具体方案:其一,安禄山及其核心谋士、将领共五十余人,定为“首恶”,押解长安问斩,家产抄没赈济灾民;其二,史思明等主动倒戈、立下战功者,可免其罪,仍授官职,但需交出兵权,由朝廷派人接管其部众;其三,普通降兵愿返乡者,发放安家银两,登记造册后遣送原籍,由地方官监督;愿留军者,编入辅兵,从事粮草运输等杂役,立功后可转为正式士兵。

“这个方案,既没放过元凶,又给了普通士卒生路,还能稳住史思明这类降将。”郭子仪看完奏疏,连连点头,“只是裴御史那边怕是不好过关。”

“正因如此,才需陛下定夺。”李瑁将奏疏封好,“快马送往长安,务必让陛下早日看到。”

三日后,奏书抵达紫宸殿。唐玄宗逐字看完,沉吟良久,对侍立一旁的高力士道:“李瑁这方案,你怎么看?”

高力士躬身道:“殿下身在前线,最知叛军虚实。首恶必惩,胁从可赦,既顾全了国法,又留了余地,老奴以为可行。”

唐玄宗抚着胡须:“朕也觉得妥当。斩尽杀绝,非仁君所为;全不追究,又难平将士之愤。这般分级处置,倒是两全之策。”

次日早朝,唐玄宗将李瑁的奏疏公之于众。裴冕当即反对:“陛下!史思明曾为安禄山副将,手上亦有我大唐将士的血,岂能免罪?若开此先例,日后谁还怕朝廷法度?”

“史思明是主动倒戈,助我军攻克渔阳、范阳,若论功行赏都来不及,怎可与寻常叛将等同?”韦见素立刻回应,“殿下的方案里写得明白,他需交出兵权,这已是最大的约束。”

“那三万降兵呢?发放安家银?臣以为不妥!”另一位强硬派大臣出列,“我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尚不及这些降兵得的好处多,恐寒了将士的心!”

“不然。”中书侍郎张九龄缓缓开口,“遣返降兵时,让他们带着朝廷的恩惠回乡,便是最好的活告示——告诉那些仍在顽抗的叛军,投降有生路。如此,可减少多少刀兵?省下的军饷,远比安家银多得多。”

群臣再次争论起来,殿内声音此起彼伏。唐玄宗敲了敲御案,朗声道:“李瑁的方案,朕准了。”

他目光扫过群臣:“首恶必惩,是为正法;胁从可赦,是为仁心。史思明有功,免罪但收权;降兵愿留愿走,各随其便。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皇帝金口玉言,裴冕等人虽心有不甘,也只能躬身领旨。朝堂上的争议暂时平息,但私下里,两派的角力并未停止——裴冕让人在军中散布流言,说李瑁“偏袒叛贼”;韦见素则暗中联络地方官,嘱咐他们善待返乡降兵。

消息传到渔阳,李瑁正在处理降兵遣返事宜。首批三千降兵拿着安家银,在唐军护送下踏上归途,临行前纷纷对着李瑁的营帐叩首。

“殿下,长安传来消息,裴御史在背后说您的不是。”周明愤愤不平。

李瑁却不以为意:“他有他的立场,不必在意。只要我们把事办妥当,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他亲自来到史思明的军营。史思明正因“交出兵权”之事忐忑不安,见李瑁前来,慌忙出迎:“殿下……”

“史将军不必忧心。”李瑁笑着扶起他,“陛下已下旨,授你为范阳别驾,虽无兵权,却能参与地方治理。你熟悉范阳民情,正好为朝廷效力。”

史思明又惊又喜,跪地叩首:“谢殿下保全!末将定当恪尽职守,绝不负朝廷!”

李瑁扶起他,语重心长道:“范阳历经战乱,百姓困苦,你要多安抚民心,让他们知道,朝廷不会因曾被叛军占据而亏待他们。这比守住一座空城更重要。”

“末将明白!”史思明重重点头。他知道,李瑁这是在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

处置完降将降兵,李瑁开始着手清剿叛军残余。有了“降者不杀”的政策,平卢的叛军几乎未做抵抗便开城投降,仅用十日便收复全境。系统提示【平叛完成度95%】,李瑁知道,只剩最后一步——押解安禄山回长安受审。

出发前夜,郭子仪忧心忡忡地来见李瑁:“殿下,长安暗流涌动,裴御史等人对您的方案耿耿于怀,此次回京,怕是少不了刁难。”

李瑁望着帐外的月光,平静道:“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为了大唐的安稳。若因怕刁难而改变初衷,才是真的辜负了前线将士的血。”

他顿了顿,继续道:“安禄山是元凶,必须公开问斩,以谢天下;那些被裹挟的士卒,能回家务农,便少了三分动荡;史思明能安分守己,范阳便多了一分安定。这些,比朝堂上的非议重要得多。”

郭子仪看着李瑁坚定的眼神,心中豁然开朗,躬身道:“殿下说得是,是末将多虑了。”

三日后,押解安禄山的囚车从渔阳出发,前往长安。李瑁率领玄甲锐士护送,身后跟着史思明等降将,以及最后一批等待遣返的降兵。队伍绵延十里,旗帜飘扬,却不闻往日的肃杀,反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途中,李瑁收到杨玉环的信,信中写道:“闻朝堂有争议,然瑁郎之心,在于安定天下,而非迎合众议。长安深秋寒凉,望君保重,我在东宫候你归来。”

李瑁将信贴身收好,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无论朝堂上有多少分歧,只要守住“安定”二字,便不会错。

队伍行至易州时,遇到一群前来送行的百姓,其中有不少是此前被遣返的降兵家属。他们捧着热茶,跪在路边:“多谢殿下开恩,让我儿能回家……”

李瑁勒住马,对百姓们道:“朝廷与百姓,本是一体。只要安分守己,勤耕守法,便是大唐的好子民。”

欢呼声再次响起,久久回荡在山谷间。李瑁知道,他的方案或许不是最完美的,却在仇恨与宽容之间,为大唐找到了一条能尽快愈合伤口的路。

前路或许仍有波折,朝堂的争议或许还会再起,但只要方向没错,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迎来真正的太平。他策马前行,玄甲在阳光下闪烁,身后的队伍稳步跟上,朝着长安的方向,朝着一个新的开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玄界之门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史上最牛轮回 炮灰不在服务区 大唐一品 女总裁爱上我 末日蟑螂 重生之饥饿年代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一见南希终誓言 纨绔影帝彪悍妻 小侯爷 快穿之攻略直男的正确姿势 重启2009 沧笙踏歌骨遗香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明朝那些事儿 左明天下 北宋大丈夫 承包大明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明末:边军不退 明天下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月照寒襟 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衙役凌云志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红楼新君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汉阙惊澜 大明熥仔 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 长安新火 一品悍臣 轮回井:渣男劫 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山河鉴:隋鼎 中国古代奇闻录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