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首页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谍网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调教太平洋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奥特格斗传说 明末逐鹿天下 东晋北府一丘八 亮剑之独立大队 朕,君临天下!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9章 固本培元 策定长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长安的残雪还凝在朱雀大街的砖缝里,李瑁踏着薄冰走进崇业坊的别院时,檐角的冰棱正往下滴水,在青石板上砸出一个个小坑。这处别院是他平日议事的地方,今日却比往常热闹——大理寺的推事官、户部的清吏、国子监的博士、教坊司的班主,连汇通号的账房先生都来了,人人脸上带着凝重,案上堆叠的卷宗像一座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诸位都看过江南送来的卷宗了?”李瑁解下沾着寒气的披风,随手递给侍从,目光扫过众人,“七百三十份‘活典’地契,背后是三百户流离失所的农户;苏州通判张全与粮商王元宝勾结,一月强占良田千亩;更有甚者,用‘米汤字’写附加条款,连农户的祖坟地都要算计。再放任下去,用不了三年,天下良田尽入富商之手,百姓无田可耕,国本动摇只在旦夕。”

严挺之是大理寺的老推事,此刻正用指尖敲着一份地契:“这是湖州李二狗的契约,正面写‘典地三亩,月息三分’,背面用米汤写着‘逾期不赎,田宅连同劳力一并归典主’。李二狗还不上钱,不仅地没了,连人都被王元宝抓去当长工,至今还在他家的庄园里做牛做马。”他从卷宗里抽出一张画,是个孩童用炭笔描的——歪歪扭扭的人被锁链拴着,旁边站着个戴官帽的,手里扬着鞭子,“这是李二狗的小儿子偷偷画的,托人带给我的。”

户部清吏魏叔玉叹了口气,摊开江南的土地账册:“自贞观均田制松动,土地流转本就失了规范。富商钻‘典地’的空子,地方官要么贪墨要么纵容,才让这毒瘤疯长。去年江南的秋粮,有三成本该入官仓,如今全成了王元宝这样的人家的私产。我查了税册,那些被兼并的土地,今年的税银少了两千贯,再这么下去,连军饷都快发不出了。”

李瑁的指节捏得发白:“当务之急,是先把被夺走的土地还回去。严推事,你带大理寺的人即刻南下,所有‘米汤契’‘隐息契’一律作废,用胁迫手段夺地的,按‘盗卖官田’治罪,家产查抄后分给失地农户。记得带上《典地陷阱识别指南》——那是我让算学馆的学生编的,把‘月息三分’怎么变成‘三个月翻一倍’画成了图表,农户一看就懂。”

“我这就动身。”严挺之起身时,腰间的佩刀撞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带了五十个精干人手,都是没成家的小伙子,不怕得罪人。汇通号的账房也答应配合,他们的飞钱票根上记着每笔土地交易的明细,王元宝上个月通过汇通号转了十二笔钱,收款的都是苏州府的小吏,一查一个准。”

“光追讨不够,得定规矩。”魏叔玉推过一本《土地新规草案》,上面贴满了黄纸条,“我草拟了三条:一、典地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月息不得过一分,逾期不赎由官府收回,再分与无地农户;二、富商占田不得过千亩,违者田产充公;三、百姓永业田,非遇天灾人祸不得典卖,违者治罪。”他指着其中一条,“尤其要写明‘劳力不得典卖’,王元宝敢把李二狗当牲口使唤,就是钻了没明说的空子。”

李瑁拿起笔,在“官府收回”四字旁添了句:“收回的土地由州府造册,优先分给失地农户,每户不得超过三十亩,领田者需立‘耕织状’,保证不抛荒、不私典,违者收回重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还要设‘土地巡查使’,从寒门进士里选清白正直者,每州二人,一月一报地籍变动。巡查使可查地方账册,核农户户籍,发现官商勾结,无需奏请即可锁拿。”

“巡察使的人选得严。”严挺之补充道,“我提议加一条:巡察使若贪墨一文钱、徇私一次情,立斩不赦,家产充公。去年江南有个县尉,收了王元宝五十贯,就把三户农户的地划成了‘无主荒地’,这种蛀虫不除,再好的规矩也没用。”

众人都点头称是,李瑁又转向国子监的博士郑虔:“土地是根本,人心是枝叶。昨日我在平康坊见富商夜宴,一席耗费百贯,竟用龙涎香当柴烧;太学的生员更离谱,以功名做赌注,输了就说去给胡商当账房。这股奢靡颓废之风,比土地兼并更要人命。”

郑虔是个白胡子老头,闻言把手里的《论语》往桌上一拍:“臣早想说了!现在的学子,背不出《孝经》却能说出波斯银币的成色;教坊司的戏文,演的尽是‘富商娶三妻四妾’,哪还有半点‘仁义礼智信’的影子?依老臣之见,当从学宫抓起,每日加授一个时辰的‘明伦课’,讲解《论语》《礼记》中的孝悌、节俭之道,每月考核德行,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科举。”

“光靠学宫不够,得让百姓都听见。”教坊司的班主周延嗣接口道,“臣已让人编排了两出戏:《商纣王酒池肉林记》演奢靡亡国,里头有段唱词:‘龙涎香烧的是民脂膏,琉璃盏盛的是泪滔滔’;《汉文帝亲耕图》演节俭兴邦,汉文帝穿着打补丁的龙袍在田里插秧,唱词简单:‘一亩田,三升米,养得妻儿笑咪咪’。这两出戏不收费,在市集搭台子演,保证妇孺都能看懂。”

白居易刚从江南采风回来,此刻正捻着胡须:“臣与元稹、刘禹锡商议,打算写些《秦中吟》这样的诗,就贴在村口的‘劝善牌’上。比如写王元宝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张老五的‘典却身上衣,难暖儿郎哭’,让过路人都能念,念着念着就记在心里了。”

李瑁点头:“还要立‘善行榜’,各州每季度评选‘孝亲模范’‘节俭标兵’‘邻里互助之星’,由州官亲自登门送牌匾,免当年赋税。长安西市的脚夫王二柱,把三年积蓄拿出来给邻村治病,这种事就该登上榜首,让孩子们知道,啥叫体面,啥叫光彩。”

汇通号的账房先生这时插了句:“小人倒有个主意,可设‘互助仓’,各村按户缴粮食,谁家遇灾病就无息借取,秋收后归还。江南去年试点的‘桑蚕互助社’就很好,蚕农共用蚕室、共享蚕种,灾年都没减产。这法子能聚人心,比空讲道理管用。”

“说得好。”李瑁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街景,残雪正在融化,露出青石板的原色,“土地是根,得用规矩护着;人心是魂,得用教化暖着。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江南的地还回去,再把学宫里的书声喊起来,让百姓知道,大唐的好日子,不是靠烧龙涎香烧出来的,是靠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

众人都应了,各自收拾卷宗准备动身。严挺之的佩刀又撞在门帘上,发出的响声竟带着几分轻快;郑虔把《论语》往怀里一揣,脚步都比来时快了;周延嗣哼着新编的戏文调子,仿佛已看到市集上百姓拍手的模样。

李瑁独自留在屋里,拿起那份《土地新规草案》,在末尾添了句话:“治天下如种庄稼,既要除杂草,又要施好肥,方能长好苗。”窗外的阳光穿过冰棱,在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江南田埂上刚冒头的草芽——虽柔弱,却憋着股向上的劲儿。

三日后,江南的土地上,严挺之带着人烧毁了堆积如山的“米汤契”,火焰映红了半边天,李二狗的小儿子站在人群里,手里攥着新领的“永业田证”,那上面的州府大印红得像团火。长安的市集上,《汉文帝亲耕图》开演,台下的老农看着汉文帝插秧的模样,想起自家的田,抹着眼泪笑了。教坊司的戏文里,“龙涎香烧民脂膏”的唱词刚落,就有富商悄悄撤了宴席上的香炉。

李瑁站在崇业坊的院门口,望着西市的方向,那里的“善行榜”刚换了新内容,王二柱的名字写在最上头,旁边画着他给病人送药的样子。风里飘来太学的读书声,孩子们正在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声音脆生生的,像春雪融化的叮咚声。

然而,变革并非一帆风顺。王元宝等富商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暗中勾结朝中权贵,向皇帝进谗言,污蔑李瑁等人结党营私,妄图谋反。皇帝被蒙蔽,下旨暂停江南的土地改革,召回严挺之等人。一时间,江南的改革成果摇摇欲坠,百姓们人心惶惶。李瑁心急如焚,他决定亲自面见皇帝,为改革正名。他带着江南百姓的请愿书和改革成效的证据,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在朝堂上,李瑁慷慨陈词,用事实和数据驳斥了权贵们的污蔑。皇帝逐渐清醒过来,重新审视改革之事。最终,皇帝下令恢复改革,并严惩了那些从中作梗的权贵。江南的土地改革得以继续推进,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唐的国本也更加稳固。而李瑁,也成为了百姓口中传颂的贤王。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土地巡查使的靴子刚踏上江南的泥土,学宫里的“明伦课”才开了头,市集上的戏文还在排演。但只要这股劲儿不散,那些被夺走的土地会回来,被吹散的人心会聚拢,就像长安的春天,总会把残雪化尽,让朱雀大街的砖缝里,冒出新的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金山蝴蝶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玄界之门 一品邪凰三小姐 八方美人 千金嫁到之爱上俏总裁 末世重生女配翻身 大唐一品 天官志 重生之饥饿年代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纨绔影帝彪悍妻 未来之军娘在上 快穿之攻略直男的正确姿势 重启2009 沧笙踏歌骨遗香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李治你别怂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水浒新梦 三国:玄行天下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神州明夷录 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九两金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大宋闲医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汉阙惊澜 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 长安新火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 一人修真传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