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寒襟

吕玄真

首页 >> 月照寒襟 >> 月照寒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炮灰"攻"养成系统 迷踪谍影 骠骑大将军 战场合同工 修罗武神 奥特格斗传说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月照寒襟 吕玄真 - 月照寒襟全文阅读 - 月照寒襟txt下载 - 月照寒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章 初雪映汴河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庆历二年,冬。汴梁。

一场细密如盐的初雪,将这座大宋的煌煌帝都洇染得朦胧而肃穆。千里之外的襄阳还是秋意未尽,汴梁城却已早早披上了冬装。漕船如梭的汴河码头上,雾气裹挟着河水的湿寒,混杂着汗水、鱼腥、牲口气味以及船工粗粝的吆喝,扑面而来。

船板刚放下,人流便如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向岸堤。挑夫、脚夫、客商、挈妇携雏的返乡人……鼎沸的人声瞬间将这冰冷的初雪融化。

在这喧嚣的人潮之中,崔?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二十岁的年纪,身着一件洗得发白、边缘已微微磨损的青布直裰,却浆洗得极为干净。肩头搭着一个半旧的蓝布包袱,里面除了几件替换衣物,便是他视若珍宝的经史典籍。一根三尺余长的油亮竹篙,便是他的扁担——行李实在不多,一根篙子已足够担起。

尽管长途跋涉的疲惫印在他的眉眼之间,却丝毫未能掩盖那份卓然的风姿。面容清癯,线条干净利落,尤其一双眉眼,深邃如古井,不喜不悲,沉静得近乎凛冽。双唇紧抿,不显刚硬,反衬出一种天生的倔强与克制的坚韧。身躯修长,虽因长期清贫而略显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像岸堤上迎风的垂柳,透着内敛的劲道。

这便是崔皓月。襄阳书生,奉兄嫂之命,负箧曳屣,来赴这场决定寒门命运的礼部试。襄阳崔家,早已没落,父母撒手人寰后,全靠大哥崔大郎与嫂嫂王氏起早贪黑卖些粗粝的炊饼,才勉强将他拉扯成人,供他读书识字。那混着麦麸香气的炊饼味道,此刻仿佛还在舌尖未散,沉甸甸地压在心口。此去若不能金榜题名,何以对兄嫂?

踏上坚实而冰凉的汴京土地,并未带给他多少欣喜。举目四顾,车水马龙,冠盖云集,这帝国的中心气象万千,却无一处是他的立锥之地。囊中仅剩数十枚铜钱,被兄嫂的汗水浸润过无数次,沉甸甸地压在怀中。

“须得寻个落脚处。”他低声自语,声音清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稳。当务之急,并非打听贡院方位,而是如何挨过这考前的寒冬与春闱,以及那捉襟见肘的漫长等待。

寒风裹挟着雪粒钻进脖颈,崔?紧了紧衣襟,决定先去离此不远,相对市井且便宜的州桥一带碰碰运气。据说那里客栈逆旅较多,价格也略为亲民。至于身无长技,卖字、代写书信,总归是条活路。他对自己这手自小便临池不辍的颜体行书,还是有几分底气的。这手字,曾给州学里的先生看过,称其“劲拔圆润,笔意贯通”,只是不知在这天子脚下,能否换得几文铜钱?

州桥的喧嚣较码头的粗粝更多了几分烟火气。桥下汴河支流蜿蜒,舟楫密集。桥头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幡招在雪风中猎猎作响。人流如织,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讨价还价声、酒肆的喧哗声此起彼伏。崔?无心细看,只凭眼缘,循着狭窄的街巷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处不甚起眼的胡同里,寻到一家名为“悦来”的小客店。

店面仄小,光线昏暗。柜台后一个打着盹的老掌柜被唤醒,惺忪着眼打量崔?。见他衣着虽旧但整洁,气度沉静,不似寻常流民,便报了价:“客官是赶考的书生?大通铺一晚十文,小通铺(四人一间)十五文,单间三十文,管热水不包餐饭。”这价格,在州桥一带已是极限。

崔?心中默算,道:“烦请掌柜予一间小通铺,暂住五日,这是七十五文。”他从怀中数出七十五枚铜钱,放在油亮的柜台上,声音不卑不亢。这些钱,得省着用,至少安顿眼前。兄嫂的血汗钱,每一枚都像烧红的烙铁,烫着他的手心。

老掌柜收起铜钱,递过一块写着“乙字三号”的木牌,浑浊的眼睛里掠过一丝了然:“也是不易。后院右手边第二间便是。天寒,晚上灶上会烧些热水。”语气倒是和善了几分。

崔?谢过,跟着一个哈欠连天的小伙计去了后院房间。房间不大,四张矮榻,一扇小窗对着胡同的墙。除了一张破旧的矮几,别无他物。另两张榻上空着,尚有一人躺在角落里,裹着被子面墙而卧,看不真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陈旧的汗味。他选了靠窗的位置,默默放下行囊。

雪,似乎下得更密了些,窗外胡同的砖石已覆上一层薄薄的白。

未作休息,崔?立刻从包袱里取出了文房四宝——一支用了多年、笔毛稍有稀疏的旧狼毫,一小锭磨剩三分之一的松烟墨,一方普通的歙砚,还有一叠裁好未用的宣纸——这是他在家乡就准备好的“谋生利器”。他又从床下找出一个破瓦盆,去后院灶房外盛了小半盆还带着余温的灶灰,小心地捧回房。这是穷书生的“小暖炉”,聊以驱寒保温,避免墨砚结冰。

笔墨置好,崔?深吸一口气,在矮几上铺开一张宣纸。他研墨的动作不疾不徐,沉稳有力,漆黑墨汁在砚池中晕开,如一小汪深潭。执起笔,凝神片刻,便落笔纸上。笔尖舔墨饱满,提按转折间,骨力遒劲。他写的并非诗词歌赋,而是时下商贾店铺最需的吉祥祝语,以及新年常用的喜庆短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一门瑞气”

“万象更新”

他写得很快,笔走龙蛇,却法度森严。每一个字都方正平直,结构严谨,既有颜体的雄浑厚重,又有柳体的筋骨挺拔,融于行楷的流动之中,显得庄重而不失灵秀。不多时,几张寓意吉祥、墨迹淋漓的字幅便写就了。他又选了几张素纸,用更精致的章草小字写下一些代写书信的信纸抬头:“敬启者”、“见字如面”、“叩禀双亲”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吹干墨迹,仔细卷好。他又寻出一块干净的包袱皮,小心地将字画包好。一切收拾停当,窗外天色已近正午,雪却未停。

“午时州桥市口最是人多。”崔?思忖着,不再犹豫,抱着那个小小的包袱,再次踏入风雪弥漫的州桥。

州桥十字街口,沿汴河街一侧的空地,向来是行商坐贾、江湖艺人争抢的好位置。此刻大雪,不少摊位收了,倒显出一些空档。崔?寻了个桥栏旁、背风且人流络绎的位置,铺开那块包袱皮,将写好的几张吉祥字幅铺展开来,又将代写书信的信纸抬头放在稍显眼处。他没有吆喝,也没有展示任何多余的花哨,只将那写满墨迹的纸张在风雪中铺开,然后静静地伫立在一旁。那份沉稳与专注,便是他的招牌。

初来乍到,陌生的面孔加上这奇特的营生方式,很快引来行人或好奇、或诧异、或探究的目光。

风越刮越紧,雪片砸在字幅上,迅速洇开一小片湿痕。寒气顺着裤脚钻上来,手脚很快冻得有些麻木。崔?神色不变,只是不动声色地将双手笼在袖中,目光沉静地观察着往来的人流。他在判断,哪些人可能成为潜在的主顾。那些行色匆匆、衣着体面的商人?那些为年关置办年货、面带喜色的妇人?还是那些偶然驻足、识文断字的老儒生?

时间一点点流逝,驻足的人不少,开口询问的人却寥寥。有人嫌贵——其实他只是试探着报了十文一幅,五文代写信纸的价格,在汴京实在不算高。有人则撇着嘴摇头:“写得是好字,可惜无甚名头,又是生面孔,怕是不值当。”世情冷暖,直白而刻薄。

正当崔?默默思量是否要主动开口招揽时,一阵浓郁的脂粉香气夹在风雪里飘了过来。一个四十岁上下、身材肥胖、穿着绸缎面皮袄的行首模样的妇人,由一个伙计撑着伞,在一干丫头婆子的簇拥下,停在摊子前。那妇人满脸横肉,戴满金银首饰,眼神挑剔而精明,显然是这条街的常主顾,颇有身份。

“嗯?”她粗短的指头捻起一张“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字幅,上下扫了两眼,又瞥了瞥旁边沉默如石的崔?,嗓子有些沙哑:“小哥儿,字写得倒有几分模样,还算端正结实。福缘斋门口缺对好点儿的春联,讨个彩头。你给我写对儿门扇大小的,什么‘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都成,工整喜庆些。二十文钱,连纸墨都算在内,如何?”她伸出手指晃了晃,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施舍,仿佛给了天大便宜。

二十文?莫说工费,连好点的纸墨钱都不够!况且“招财进宝”、“日进斗金”之语过于直白市侩,格调全无。崔?心头一凛,面上依旧平静,拱手道:“承蒙大娘看得上拙笔。只是二十文委实难以敷本。另外,此等俚语,恐不合名店风范。不如写一幅‘源通千舸水,信立万家心’,或‘诚信赢天下,和气聚财源’,既应景,亦雅致。”

他语调平稳,条理清晰,建议中肯。那胖妇人却眉头一拧,脸上横肉抖了抖,显然觉得自己被驳了面子,冷笑道:“哟呵!一个卖字的穷酸,倒讲究起来了?老娘开店几十年,知道什么最招财!就二十文,写不写?不写别在这儿挡路!”她声音陡然拔高,引得附近几个无所事事的帮闲汉子也围拢过来看热闹。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崔?清晰地感受到周围投来的或奚落、或同情、或纯粹看好戏的目光。他背脊挺得更直了一些,目光沉稳地迎上那妇人带着戾气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书法虽微末,亦存法度筋骨;字纸虽廉价,亦须工料相称。所拟之句,非为抬价,但求配得上店家名望及大娘风仪。二十文连纸张墨锭亦难购得,恕在下无法应允。大娘或可另请高明。”

一字一句,条理分明,不卑不亢。既指出了对方出价的荒谬(连成本都不够),又委婉表达了商业联语需雅俗共赏的道理。没有丝毫乞怜之色,那笔挺的身姿和沉静的语气,反而在风雪中显出几分孤高的气势。他知道这可能得罪人,但书生的傲骨和事理的清晰,不容他弯腰。

“给脸不要脸!”胖妇人勃然大怒,脸上肥肉气得更红了,“哪来的野书生!敢在老娘地盘上充大头?来人,把他的破摊给我掀了!省得碍眼!”

话音刚落,她身边两个一脸横肉的壮实伙计就狞笑着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去抓摊在地上的包袱皮和字画。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崔?眼神一凝,未等那两双手落下,一直用作扁担、斜靠在他身侧的油亮竹篙倏然动了!他动作快如闪电,手腕一抖,那三尺多长的竹篙带着凌厉的破空声,啪!啪!两声脆响,精准无比地抽打在两个伙计探出的手腕上!

“哎哟!”两个伙计如被蝎蛰,疼得龇牙咧嘴,猛地缩回了手。那竹篙坚硬光滑,力道透过棉袄都钻心地疼。他们惊疑不定地看着崔?,没想到这看似文弱的书生,出手竟然如此果决犀利。那沉稳的目光里透出的冷冽,让他们一时不敢再贸然上前。

崔?并未追击,只是将竹篙顺势往身前雪地中轻轻一顿!篙尾插入刚积起的薄雪下石板缝隙,发出一声闷响,稳稳立住。右手同时顺势握住篙身中段。这一立、一握,身形挺拔如松竹,瞬间便从一介书生,化作了守卫阵地的剑客。那份冷静与爆发力完美结合的气势,霎时镇住了全场!

他沉声道:“《宋刑统·斗讼律》云:‘诸于人欲击而不伤者,杖五十。’尔等若敢毁吾摊席,便是意图毁损他人财物,属‘损财论罪’,依律当笞四十。此处州桥为京畿重地,汴京府衙巡铺军、巡检司兵士当值片刻即至。尔等身为仆役,听主人唆使行凶,首从俱当受罚。吾在此明告法理,劝君收手,莫为一纸争端犯禁遭刑!”

他的声音不大,在风雪中却清晰异常,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石块砸在地上。精准的法条,清晰的定罪,汴京府衙的存在,瞬间让那两个伙计脸色发白。那胖妇人也被这突然的变故和引经据典的“法”震慑住了。当街斗殴撕扯与被按上“毁损财物”的罪状,再招来官府的人,对她这做生意的可不是什么光彩事,搞不好还会连累东家。

胖妇人张了张嘴,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却终究没敢再喊“砸”。她只是用恶毒的眼神狠狠剜了崔?一眼,仿佛要将他记住,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好!好个伶牙俐齿的穷鬼!有种别让老娘在这条街上再看到你!给我等着!”说罢,冲着那两个没用的伙计撒气地骂了一句“废物!丢人现眼!”便恨恨地跺了跺脚,裹紧皮袄,带着一帮人悻悻然挤出人群走了。连那把原本挡雪的伞,也忘了拿好。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意犹未尽的议论,看向崔?的目光变得复杂了许多——惊讶于他那迅捷的身手,更惊讶于那沉稳中带着锋利的气势和对律法的熟稔引用。这个青衫书生,似乎不那么简单。

崔?缓缓放下握着竹篙的手,篙身仍稳稳立在雪中。面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刚才那激烈的冲突从未发生。他弯腰,细致地拂去字幅上新落的雪粒,将纸张重新抚平,确保墨迹无损。那动作,依旧一丝不苟。

风雪兀自纷飞。桥下的汴河水深流无声。

然而,就在他刚站直身体时,一个清朗温润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好字!好胆识!”

崔?循声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宝蓝色织锦貂裘斗篷,年约十六七岁的青年公子,正站在他摊前两步之遥。这青年容貌俊雅非凡,眉目如画,肤色白皙细腻,显是养尊处优。他并未撑伞,雪花落在那价值不菲的斗篷上,又悄然滑落。他身后跟着一个身形魁梧、面白无须的中年仆人,虽未佩刀,但眼神锐利沉稳,一看就是保镖护卫的角色。

吸引崔?目光的,并非这公子的华贵穿着或惊人容貌,而是对方那双清亮如寒潭、带着明显好奇与赞赏的眼睛。此刻,这双眼睛正落在他摊开的那幅“源通千舸水,信立万家心”的行书作品上,看得极为认真。方才他应对那泼妇的过程,显然已被对方尽收眼底。

崔?心中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微微颔首:“公子谬赞。”

青年公子抬起头,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声音清越:“兄台的字,筋骨挺拔,气韵贯通,既有颜鲁公的厚重骨架,又融了柳少师的劲峭之风,化行入楷,圆融饱满,法度森严却又自成一格。绝非寻常书匠可比。尤其刚才那句‘源通千舸水,信立万家心’,商贾气象与文人风骨兼顾,立意雅正高远,难得!”他点评得头头是道,显然深谙此道。

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评价极其中肯,不似恭维。他略一拱手:“公子法眼如炬,在下雕虫小技,见笑了。”

“非也非也。”青年公子摆摆手,“兄台过谦了。我观兄台谈吐,应对挑衅者,据理力争,于律法精熟于胸;遇人挑衅而不退缩,有胆有识,挥斥方遒,更难得这份临危不乱、静如止水的定力。不知兄台名讳?何方人士?”

“在下襄阳崔?,表字皓月。”崔?坦然答道。

“襄阳崔皓月…好名号!果然人如其字,如皓月当空!”青年公子眼中光芒更亮,仿佛得了什么珍宝。“在下姓王,单名一个甫字,表字介之,亦是旅居汴梁。今日得见崔兄,实乃幸会!”他似乎并不在意对方只是街头卖字之人,话语间带着结交之意。

崔?正欲客气几句,却见这王介之公子目光扫过他其余的字幅,脸上露出些惋惜之色,指着旁边那张“生意兴隆通四海”,叹息道:“崔兄如此功力,写这些市井俚语吉话,不免有明珠暗投之憾。虽为生计所迫,终是委屈了。”

这话倒说进了崔?心坎。他何尝不知?只是这汴京米贵,居之不易。他眼神微暗,声音低沉:“公子此言极是。然营营役役,所求不过一饭之安,有辱斯文,亦是无奈。”

“兄台此言差矣。”王介之忽然摇头,笑容又起,带着世家公子特有的洒脱,“生计要顾,文才亦不可自弃。小弟不才,倒有一处清净地,可供文思驰骋。城东大相国寺侧畔的‘墨韵书坊’,不知崔兄可曾听闻?其掌柜魏老先生乃清正之人,最爱收集装裱当代未显之才的笔墨文章,常悬于店堂展示售卖,不使名作蒙尘。兄台若信得过,小弟可引荐一二。以兄台之字,想必能为魏老所重。”他语速加快,显然有些兴奋。

崔?心中一动。大相国寺是名刹,墨韵书坊之名亦偶有耳闻。若真如这位王公子所说,倒确实是一条比街头设摊体面稳妥得多的门路。只是萍水相逢,对方身份显贵,如此热心,是否另有所图?

他面上未露惊喜,只沉稳问道:“王公子盛情,崔某感激。只是萍水相逢,公子何以青眼相待?”

王介之朗声一笑:“我王介之平生所爱,唯奇书、名剑、妙字!崔兄字如其人,风骨卓然,见之忘俗!引荐举才,不过举手之劳,何需挂怀?若是崔兄笔下无此功底,即便家财万贯摆于面前,小弟也是懒得多看一眼的!”

这话说得坦荡率直,倒显出几分少年赤诚。崔?观其神态眼神,不似作伪。再思及书坊确实可能是个好去处,便不再犹豫,深深一揖:“如此,便有劳王公子引荐之情。崔?记下了。”

“妙极!”王介之抚掌笑道,“天寒地冻,此处非畅谈之所。今日已晚,明日辰时正,崔兄可在此等候,小弟遣人来接兄台同往墨韵书坊如何?”

崔?点头:“一切听从公子安排。”

“甚好!那便说定了!”王介之又看了一眼那几幅字,“今日这几幅吉祥字,小弟一并收了!权当为崔兄暖炉之资!”他不等崔?回应,示意身后那一直沉默的白面仆人上前。

那仆人恭谨地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银锞子(约值百文),又从崔?摊前取出另一张写好的“万象更新”联,然后小心将银锞子和另五十文铜钱放于摊前,最后才将崔?所有摊开的字幅卷起收好。

崔?微微蹙眉:“王公子,字画本微值,何须如此多金?照原价给便是。”

王介之却潇洒摆手,笑容明朗:“笔墨无价!何况这几幅字清朗端方,带回府中贴在偏厅小书房,正是合适!崔兄莫要推辞,就当我提前预订,期盼明日得见兄台真正墨宝,岂不美哉?”

他言语真挚,姿态洒脱,既照顾了崔?的自尊,又抬高了其价值。崔?知再推便矫情,便不再多言,郑重拱手:“恭敬不如从命。谢公子!”

王介之又说了几句,便带着仆人告辞离去,那宝蓝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风雪中。

崔?立在原地,看着手中那枚还带着体温、足值百文的银锞子和五十文铜钱,再看着被卷走的几张字,心中思绪翻腾。初抵汴京的第一日,风波起落,竟如此离奇。那泼妇的刁难,律法的冰冷锋芒,这王公子的知遇与慷慨……仿佛一幅光怪陆离的汴京世相图,骤然在他眼前展开。他收起摊子,抬头看向州桥上络绎不绝、为生计奔忙的各色人等。琼楼玉宇隐在雪幕之后,繁华帝都下隐藏的沟壑与浮沉,他已有惊鸿一瞥。

他深深吸了一口凛冽的空气,混合着雪水的冰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他抱起剩余的笔墨纸张,向着那条名为“悦来”的偏僻胡同走去。背后的州桥依旧喧嚣,身前的小巷幽深静谧。风雪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单薄却挺直如墨笔新画下的一道骨线。

客栈的房间依旧昏暗寒冷。但怀中的银锞子沉甸甸的,仿佛带着一丝暖意。他点亮油灯,微弱的灯火在跳跃的灯芯上晃动,映亮了矮几上未干的砚台和搁在一旁的毛笔。墨的漆黑浓得化不开,像这即将沉入的汴京寒夜。崔?再次铺开一张素纸,并未再写吉祥话。狼毫饱蘸浓墨,凝神片刻,笔尖落下,一个沉稳端方的“定”字跃然纸上。接着是“静”、“安”、“忍”、“恒”……

风雪敲打着糊纸的木格窗。崔皓月的汴梁传奇,于这初雪的寒夜中,在笔墨与心灵的淬炼中,悄然开始落笔。窗外的长夜与风雪无边无际,但那方寸斗室案头,未干的墨迹迎着飘落的雪花,兀自散发着刚毅的光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一品呆萌妻 玄界之门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史上最牛轮回 大唐一品 末日蟑螂 重生之饥饿年代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纨绔影帝彪悍妻 总裁专属,老婆超可人! 小侯爷 快穿之攻略直男的正确姿势 重启2009 沧笙踏歌骨遗香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战地军医 红色脊梁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重生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幸福 明天下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水浒新梦 三国:玄行天下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大周皇商 神州明夷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大宋闲医 反贼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八百铁骑,镇万界 
月照寒襟 吕玄真 - 月照寒襟txt下载 - 月照寒襟最新章节 - 月照寒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