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二十五笔画

首页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谍海王牌 迷踪谍影 抗日之铁血使命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修罗武神 调教太平洋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二十五笔画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全文阅读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txt下载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章 温华逐梦江湖行 世子太安城立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北凉王府,朱漆廊柱在暮色中泛着沉郁的光。徐凤年一袭青衫立于庭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目光望向东南方 —— 太安城的方向,那里是离阳王朝的心脏,藏着数不清的算计与风波。他此次进京,明面上是应召述职,实则是踏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棋局,前路吉凶难料。

就在他心绪翻腾之际,沉重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带着常年征战沙场的铁血气息。徐凤年回头,见徐骁身着玄色便服,腰间悬着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短刀,脸上的皱纹如沟壑纵横,却难掩眼底的锐利。这位北凉王走到徐凤年身侧,目光扫过庭院中随风摇曳的梧桐叶,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放心,你这趟进京,就是使劲作死,皇帝也不敢让你死。”

徐凤年微微一怔,随即垂眸。他知晓父亲心思深沉,早已将离阳局势看得通透,只是仍想听父亲把话说透。徐骁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继续说道:“如今离阳大局已定,尤其是陈芝豹被封蜀王之后,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唯有北莽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你想想,要是他们惹得咱们爷俩不痛快,北凉铁骑按兵不动,谁来替他们挡下北莽那百万铁骑?没有咱们北凉,别说皇帝坐不稳龙椅,整座太安城都会人心惶惶,日夜难安。”

说到这里,徐骁语气中多了几分嘲讽:“那帮朝堂上的王八蛋,平日里骂我骂得最凶,说我拥兵自重、独断专行,可私底下,还得庆幸有我徐骁替他们镇守边关,挡住北莽的铁蹄。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没了北凉,离阳江山早就成了北莽的囊中之物。”

这番话如同定心丸,稳稳落进徐凤年的心里。此前的忐忑与顾虑瞬间消散,他抬头看向父亲,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郑重地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了。” 徐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去吧,放心去太安城,有爹在,没人能伤你分毫。”

得了父亲的承诺,徐凤年不再犹豫,次日一早便带着随从启程。队伍一路南下,马蹄踏过官道的尘土,卷起阵阵喧嚣。沿途的风景从北凉的苍茫戈壁,渐渐变成江南的烟雨朦胧,半个月的行程转瞬即逝。当太安城那巍峨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中时,徐凤年勒住马缰,望着这座繁华又复杂的都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进城后,一行人先在驿馆安顿下来。刚歇下没多久,随从便前来禀报,说在他们赶往太安城的这些人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游侠儿,背着一把木剑,四处游荡,那人的名字,叫温华。

“温华?” 徐凤年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那是他当年和老黄一起,用三年时间游历江湖时结识的朋友,一段充满苦与乐的时光,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徐凤年还记得,温华曾跟他说起过自己的身世。温华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村子坐落在群山之间,交通闭塞。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病去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哥哥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嫂子性子泼辣,见温华从小就不爱干活,整日在街上瞎混,便经常数落他,说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兴许是缺少父母的管教,温华从小就野惯了。每天天不亮,他就溜出家门,在村子里的街巷里穿梭,跟一群半大的孩子掏鸟窝、摸鱼虾,有时候还会偷偷拿别人家院子里的瓜果。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成了村里有名的 “街溜子”。他说话尖酸刻薄,见谁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双手插在裤腰里,晃来晃去,嘴里还哼着不着调的小曲,邻里街坊都不喜欢他。

在村子里,谁家要是生了闺女,都得再三叮嘱,离温华远一点。大家都觉得,温华这样的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厮混大半辈子,连个老婆都娶不到,最后只能变成一个眼神猥琐的中年大叔,在贫困潦倒中了此残生。可温华自己却不这么想,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江湖梦。

每当夜深人静,躺在简陋的床铺上,温华就会幻想着江湖的模样。他梦想着有一天,能遇到一位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看中他的天赋,收他为徒,随手教他一两招顶尖剑术。等他学成之后,就背着剑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为人人敬仰的顶尖剑客。要是运气好,能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遇到一位长得好看、武功又高的女侠,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娶她回家做老婆,那便是最完美的人生了。

这个梦想,支撑着温华度过了无数个被嫂子数落的日子。嫂子经常当着他的面骂他:“你看看你,整天游手好闲,就知道吃白饭,以后谁愿意嫁给你?你哥辛辛苦苦种田养家,你就不能替他分担一点?” 每次听到这些话,温华都低着头不说话,可心里的江湖梦却愈发强烈。

哥哥虽然老实,却很疼这个弟弟,总是在嫂子骂温华的时候,偷偷护着他,对嫂子说:“他还小,不懂事,等他再长大一点,就会变好的。” 可夹在老婆和弟弟中间,哥哥也常常左右为难,只能默默叹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温华越来越听不惯嫂子的闲话。有一天,嫂子又因为他没干活而大发脾气,骂得很难听。温华一气之下,从家里找了一块木头,自己削了一把木剑背在背上,跟哥哥说了一句 “我去闯荡江湖”,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村子。

可江湖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他所谓的闯荡江湖,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瞎混。他没有钱,没有武功,只能在底层江湖里打转,遇到的也都是些和他一样的小人物 —— 街头卖艺的、乞讨为生的、小偷小摸的。有人跟他说,这叫 “狗刨江湖”,在最底层挣扎,连真正的江湖门槛都没摸到。可温华不在乎,只要能离自己的江湖梦近一点,再苦他也愿意。

直到后来,他遇到了第一次出门游历的徐凤年。那时候的徐凤年,为了躲避离阳皇室的赐婚,被徐骁‘轰出’了北凉,也为了体验民间疾苦,故意扮成一个落魄的富家子弟,身边只跟着一个缺了门牙、背着剑匣的老黄。温华见徐凤年穿着虽然朴素,但气质不凡,便主动凑了上去。没想到,两个 “落魄人” 竟一见如故,再加上老黄,组成了一个奇特的 “落魄铁三角”。

他们一起行走江湖,日子过得无比窘迫。没钱吃饭的时候,就偷偷摸人家的鸡,摘人家的果子;没地方住的时候,就睡在破庙里、山洞里,甚至是街头的屋檐下。有时候,他们混得比乞丐还惨,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可即便这样,他们也总能苦中作乐。

记得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小镇上,好不容易偷到一只鸡,找了个偏僻的地方烤着吃。老黄吃得最快,缺了门牙的嘴不停地动着,还时不时地咂咂嘴。温华一边吃,一边跟徐凤年吹牛,说自己以后一定会成为顶尖剑客,到时候就带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徐凤年笑着听着,时不时地跟他抬杠,三人的笑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们还结识了很多人。有一次,在一座山上的道观里,遇到了一个叫李东西的小姑娘。李东西长得可爱,性格活泼,见他们可怜,就经常偷偷从道观里拿些馒头、点心给他们吃。他们也乐得跟着李东西混吃混喝,那段日子,虽然清贫,却充满了欢乐。

还有一次,他们路过一个小镇,正好碰到轩辕青锋在那里。温华见轩辕青锋长得漂亮,就忍不住上前调戏了几句。没想到轩辕青锋脾气火爆,武功又高,当场就追着他们打。温华和徐凤年跑得飞快,老黄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笑。最后,两人还是被轩辕青锋追上,打得鼻青脸肿,可回忆起来,却觉得无比美好。

那时候的温华,跟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一样,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每当遇到比武招亲的场面,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台去,想要一展身手,赢得姑娘的芳心。可他没什么武功,每次上台都会被打得很惨,有时候伤得重了,连路都走不了,只能让徐凤年背着他赶路。徐凤年虽然嘴上抱怨,却从来没有丢下他不管。

那时候,徐凤年还有一匹瘦马,是他从北凉带出来的。每当遇到长得好看的江湖女侠,温华就会大模大样地坐在马背上,让徐凤年替他牵马,装成他的侍从,想在女侠面前摆摆架子。可每次,女侠的目光都会落在长相俊俏、气质出众的徐凤年身上,对温华视而不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温华都会气得吹胡子瞪眼,徐凤年则在一旁偷笑,两人的情谊就在这样的打打闹闹中愈发深厚。

他们还经常一起唱一些淫词小调,乐此不疲。每次都是温华先开口,扯着嗓子唱:“馒头白啊白,白不过姑娘胸脯。”

徐凤年接着就会唱道:“荷尖翘啊翘,翘不过小娘屁股。” 唱完之后,两人就哈哈大笑,老黄也在一旁跟着傻笑。虽然这些小调听起来有些粗俗,可他们却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下流。在他们心中,都憧憬着快意恩仇的江湖,渴望成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

那时候的温华,并不知道徐凤年是北凉世子,只把他当成一个可以交心、可以托付生死的兄弟。他会跟徐凤年分享自己的江湖梦,会跟他吐槽遇到的烦心事,会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拼尽全力去帮忙。而徐凤年也把温华当成真正的朋友,从未在他面前摆过世子的架子,两人之间的情谊,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徐凤年身边有了很多朋友,却唯独把温华当成兄弟。

三年游历结束后,徐凤年不得不返回北凉,继承王府的事务。离别那天,他们在一个小酒馆里喝了很多酒。温华拍着徐凤年的肩膀说:“兄弟,以后我要是成了顶尖剑客,一定去北凉找你,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喝酒。” 徐凤年点了点头,心里满是不舍,却也只能看着温华背着木剑,消失在人海中。

自那以后,温华继续在江湖上厮混,徐凤年则在北凉开始了新的生活。直到徐凤年第二次行走江湖时,两人才再次相遇。那时候的徐凤年,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落魄的 “富家子弟”,他衣着华贵,身边跟着仆役婢女,一看就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

温华见到他时,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笑容,没有丝毫的拘谨。徐凤年请他在一家高档酒楼里喝了顿好酒,点了满满一桌子菜。按照常理,好兄弟成了有钱人,温华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蹭吃蹭喝,可他却没有。酒过三巡,温华放下酒杯,认真地对徐凤年说:“这次的酒是你请的,下次我来。等我温华成名后,一定请你吃牛肉,管够!”

徐凤年听了,心里一阵温暖,笑着说道:“不用这么见外,咱们兄弟之间,还提这些干什么?”

当时,李淳罡就坐在一旁的马车里,悠闲地抠着脚。徐凤年知道温华一直有个江湖梦,渴望成为顶尖剑客,便想把老剑神介绍给他,看看能不能让李淳罡收他做徒弟。于是,徐凤年对温华说:“温华,我认识一个剑术顶天高的老剑客,武功非常厉害,你要不要见见?说不定他还能收你做徒弟。”

温华听了,却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别人的剑再厉害,那也是别人的剑。我温华要走出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剑闯荡江湖,别人的剑我学不来。”

说这话的时候,温华其实根本就还没有真正练过剑,甚至连入门剑客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一个背着木剑走江湖的游侠儿。徐凤年知道他的脾气,不愿亏欠任何人,也不愿依附别人,便不再强求。

温华又喝了一杯酒,眼神坚定地对徐凤年说:“如果有一天,你在江湖上听说有一个姓温的绝世剑客,不用怀疑,那一定是我温华!”

临分别的时候,徐凤年好几次想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温华在乎的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即便知道他是北凉世子,温华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反而可能会产生隔阂。所以,徐凤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那次分别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徐凤年回到北凉后,忙于处理王府事务和北凉的军务,偶尔也会想起温华,不知道他在江湖上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离自己的江湖梦更近一步。

如今,刚到太安城,就听到了温华的消息,徐凤年的心里既惊喜又疑惑。随从还告诉他,这个叫温华的游侠儿,提了一把木剑,在太安城里接连跟两位最顶尖的高手打了两场,虽然都输了,却得了一个 “温不胜” 的名号。

徐凤年皱了皱眉,他知道温华的斤两,以温华之前的武功,别说跟顶尖高手过招,就算是遇到稍微厉害一点的江湖人士,都未必能打得过。可现在,温华竟然能跟吴家剑冢的剑侍翠花,还有另一位成名已久的大剑客交手,这实在超出了他的预料。要知道,能跟这两个人大战一场的人,全天下也找不出几个。

徐凤年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满是疑惑。温华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武功怎么会进步得这么快?无数个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他决定,等面圣结束后,一定要去寻这个兄弟,好好问问他这些年的经历,跟他再喝一杯酒,聊聊当年的江湖往事。

窗外,太安城的夜色渐浓,灯火阑珊,映照出这座都城的繁华与复杂。徐凤年望着窗外,嘴角再次扬起,眼中满是期待。他知道,这次在太安城,除了朝堂上的纷争,还有一段珍贵的兄弟情谊,在等着他去续写。

……

第二日的太安城晨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石板铺就的中轴御道上,将两侧朱红宫墙的影子拉得狭长。徐凤年刚从皇宫面圣出来,玄色锦袍上还沾着几分朝堂的肃穆气息,指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北凉刀的刀柄 —— 那是徐骁亲手交给他的刀,刀鞘上刻着的细密纹路,藏着北凉三十万铁骑的铁血过往。他此刻满心都是即将见到温华的期待,脚步轻快,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温华看到他时,大概率会咧嘴笑骂 “你这小子总算来了” 的模样。

可没走多远,前方的人群忽然涌动起来,嘈杂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朝他涌来。徐凤年眉头微蹙,抬头望去,只见御道两侧的石阶上、街道旁,密密麻麻挤满了身着青衫的学子,人数竟有上万之多。他们手持书卷,脸上带着或愤懑、或鄙夷的神色,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像无数根无形的针,刺得人有些不适。国子监的学子?徐凤年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一声 “麻烦”—— 看来老天是真不想让他顺顺利利见到温华。

他本可以按照徐骁之前说的,凭着北凉的底气随心所欲,哪怕直接策马冲过去,也没人敢真的拦他。可目光扫过那些学子年轻却带着执拗的脸庞,他又缓缓停下了脚步。北凉常年镇守边关,在朝堂上本就受文官非议,这些国子监学子日后多会进入仕途,若是今日与他们起了冲突,传出去只会让 “北凉蛮横” 的流言更甚。罢了,就看看这些饱读诗书的人,到底想整出什么名堂。

徐凤年站在原地,身姿挺拔如松,右手轻轻按在北凉刀上,心里却默默对温华念叨:“温小二,再等等我,等我解决了眼前这摊子事,马上就去找你喝酒。”

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响,细碎的话语不断钻进他的耳朵。

“这就是北凉世子?看着倒不像传闻中那般纨绔,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装又能装多久?他孤身入北莽杀谢灵斩第五貉,我看就是北凉编出来的谎话,今日定要让他露馅!”

“朝廷对北凉一再忍让,他倒好,还敢大摇大摆来太安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在大多数离阳人眼里,徐凤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 出身北凉王府,锦衣玉食,早年还四处游历 “不务正业”。即便后来有他入北莽的传闻,也没多少人相信:一个养尊处优的世子,怎么可能在凶险万分的北莽杀了谢灵那样的狠角色,还斩了第五貉这种北莽大人物?所以这次徐凤年入京,国子监的学子们早就憋着一股劲,想当着全太安城人的面,让这个 “浪得虚名” 的北凉世子出丑,也好让朝廷看看,北凉所谓的 “功绩” 不过是自吹自擂。

上万名学子渐渐往前围拢,将徐凤年和他身后寥寥几名随从困在御道中央,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有人甚至踮起脚尖,想要看清这个 “纨绔世子” 被围堵后惊慌失措的模样。在他们看来,徐凤年就算再横,面对这么多饱读诗书、代表着 “天下道义” 的学子,也该吓得手足无措,说不定还会抱头鼠窜。

可徐凤年的反应,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缓缓抬起手,摘下了背后那柄北凉刀。刀身刚一离开刀鞘,就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气,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冷了几分。他握住刀柄,将刀拄在地上,刀刃插入青石板,发出 “嗤” 的一声轻响。阳光洒在刀身上,反射出冷冽的光,映得他眼底一片沉静。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敦煌为了红薯,曾一人一剑守住城门,击退来犯的乱兵;今日在太安城御道,他便一人一刀,挡住这上万名学子的围堵。这点阵仗,比起北莽的黄沙漫天、敌兵环伺,又算得了什么?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凤年身上。这时,一名身着素色长衫、面容清瘦的儒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手里捏着一卷书,神色严肃,走到徐凤年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先是对着徐凤年作了一揖,随后便开口发问,声音清亮,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楚:“北凉世子,世人皆传你此前孤身入北莽,斩杀了谢灵与第五貉等人,此事当真?还是说,不过是北凉为了彰显实力,编造出的谎言?”

他连问两句,目光紧紧盯着徐凤年,等着他的回答。周围的学子也纷纷附和:“是啊,快说!是不是假的?”“若真是谎言,今日你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可徐凤年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名儒生,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些人心里早就认定了他是在说谎,就算他拿出证据,他们也未必会信。与其争辩,不如看看他们接下来还会说些什么。

那名儒生见徐凤年不答,眼中闪过一丝鄙夷,以为他是无话可说,便继续发难,语气也愈发尖锐:“昔年大秦皇帝,坐拥天下全胜之力,尚且受制于匹夫,最终身死国灭。而今我离阳王朝国泰民安,岂能步大秦之后尘?朝廷这些年,处处敬你北凉一丈 —— 粮草、军械从未短缺,可北凉呢?何曾有一事敬过朝廷一尺?你徐凤年今日若是连这点都不敢承认,又有何颜面做北凉世子?”

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论,瞬间点燃了周围学子的情绪,纷纷指责起北凉 “恃宠而骄”“目无朝廷”。那名儒生见状,更是得寸进尺,往前又走了一步,声音带着几分得意:“徐凤年,你不愿回答我之前的问题,想必是默认了那些传闻皆是虚假。那我便再问你一问,你可想知道,这些年你在北凉,犯下了多少累累罪行?强抢民女、欺压百姓,桩桩件件,可都有人记着呢!”

这话一出,人群的议论声达到了顶峰,甚至有人开始朝着徐凤年扔烂菜叶、果皮。徐凤年身后的随从见状,当即就要上前阻拦,却被徐凤年抬手拦住了。

没人注意到,此时徐凤年握着北凉刀的手,指节已经泛白,插入青石板的刀刃,已经入地三寸 —— 那是他在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这些人只知道听信流言,对北凉的付出视而不见,如今还敢在这里颠倒黑白,污蔑他可以,可他们不能忘了北凉那些战死的将士!

终于,徐凤年缓缓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压过了周围的嘈杂:“我只知道,春秋战乱之中,我爹徐骁麾下的士卒,战死沙场的有三十多万;嘉和年间,征伐北莽,马革裹尸的又有十余万;之后的十年里,守着北凉三州,抵御北莽侵袭,又有八万余人战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学子,眼神里满是失望:“你们骂我徐凤年无才无德、无品无志,这些我都可以不在乎。可我想问问你们,这五十多万战死的将士,他们埋骨在何处,你们可曾记得?国子监数万读书人,平日里写尽佳篇歌颂太平,可曾为这五十万为国捐躯的将士,写过一篇祭文?”

这番话如同惊雷,让原本喧闹的御道瞬间安静下来。不少学子都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些问题 —— 在他们眼里,北凉将士的牺牲,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应尽的本分。

那名儒生也愣了一下,随即又反应过来,强装镇定地反驳:“那五十万人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这本就是他们身为军人的职责,与你徐凤年何干?你不过是沾了徐骁的光,才有今日的地位,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这些?”

“与我何干?” 徐凤年终于看向那名儒生,眼神冷得像冰,“从今日起,我将为中原大地镇守西北,北凉三州之外,绝不会让北莽的百万铁骑,踏上一寸土地,更不会让他们的一蹄,惊扰到中原的百姓。这,就是与我的关系。”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所有人心中激起了涟漪。有些学子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言行是否妥当。

那名儒生见状,心里一急,还想再说些什么,继续煽动众人。可就在这时,徐凤年忽然动了 —— 他轻轻握住北凉刀的刀柄,缓缓将刀从青石板中拔出。刀身出鞘的瞬间,一股凌厉的刀意扩散开来,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撕裂。他借着刚才众人的愤懑情绪,将那股情绪转化为自己的刀意,手腕轻轻一扬。

只听 “轰” 的一声巨响,御道中央的青石板,从徐凤年脚下开始,裂开了一道长长的缝隙,一直延伸到两百丈外,如同一条巨大的沟壑,将围堵的学子们吓得纷纷后退。

做完这一切,徐凤年没有再看那些学子一眼,而是转身,朝着温华所在的客栈方向走去。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众目睽睽之下,他朝着身后那些刚才还意气风发、此刻却满脸惊愕的国子监学子,重重地吐了一口唾沫 —— 那是对他们无知与偏见的不屑,也是对他们漠视将士牺牲的回应。

阳光依旧洒在御道上,可刚才的喧嚣早已散去,只剩下那道两百丈长的裂缝,和一群呆立在原地的学子。徐凤年的身影越走越远,他的脚步比之前更快了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温小二,我来了,这次再也不会让你等太久了。

而御道上,那名刚才发难的儒生,看着徐凤年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脚下的裂缝,脸色苍白,嘴唇嗫嚅着,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北凉世子,绝不是传闻中那个纨绔子弟,他的身上,藏着北凉的铁血与担当,藏着那些战死将士的期望与荣光。

————————————————

正所谓:

北凉王府议出行,徐骁语重心自定。

离阳大局已分明,陈芝入蜀无旁争。

吾儿赴京莫心惊,纵是作死也安宁。

北莽百万铁骑横,缺我北凉谁能撑?

徐凤年听心放轻,整装启程向太安。

途中忽闻温华影,暗许面圣把酒倾。

谁料御道起纷争,万儒围堵语相逼。

世子淡然诉实情,五十忠魂谁曾忆?

借得众愤养刀意,御道裂出两百丈。

唾向群儒不留情,转身急赴故友旁。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国色生枭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金山蝴蝶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玄界之门 一品邪凰三小姐 史上最牛轮回 八方美人 千金嫁到之爱上俏总裁 末世重生女配翻身 大唐一品 末日蟑螂 重生之饥饿年代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未来之军娘在上 小侯爷 重启2009 沧笙踏歌骨遗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明天下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最近更新水浒新梦 三国:玄行天下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大周皇商 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 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九两金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反贼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汉阙惊澜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长安新火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三国之青龙镇世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一人修真传 八百铁骑,镇万界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二十五笔画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txt下载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最新章节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