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51 章:金殿论功行重赏,铁甲归航庆太平
嘉靖三年六月初一,辰时。 太和殿内香烟缭绕,明黄色的帷幔随风轻拂。十岁的朱载霖端坐龙椅,身着十二章纹龙袍,腰间佩着先帝遗留下的白玉带,小脸虽稚嫩,却透着天子的威严。御案两侧,文武百官分列而立,镇国公陆砚昭、内阁首辅徐阶站在前列,目光灼灼地望着殿中——二人早已私下商议妥当,需劝陛下为陆承熠授职从缓,不可因年少伴读之情骤封高官。
“传旨,宣远征东瀛将士代表上殿!”近侍麦福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回荡在朱红梁柱之间。
水师提督郑崇礼身着官服,手持帅旗,率先走入大殿,身后跟着枭龙卫副将萧策、陆承熠等立功将领。众人行三跪九叩大礼,齐声高呼:“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朱载霖的声音清亮,目光径直落在陆承熠身上,带着少年人对兄长的亲近,“承熠哥哥,此番远征你立了大功,朕早就想好了要重赏你!”
郑崇礼躬身道:“陛下谬赞!此乃陛下圣明,将士用命,及武田公交盟相助之功,更有萧副将多年潜伏东瀛、铺路搭桥之力,臣不敢独揽。”
徐阶上前一步,展开功劳簿,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水师提督郑崇礼,统筹远征事宜,指挥有方,攻克石山、鹿儿岛、萩城三城,封镇海大将军,赐黄金五百两,绸缎千匹,世代承袭爵位!”
“臣谢陛下隆恩!”郑崇礼再次叩首谢恩。
“枭龙卫副将萧策,正德年间受镇国公所托,潜伏东瀛十余年,打前站、拓商路、开银矿以充军资,更构建全域情报网,为远征提供精准布防图与敌营动向,功不可没!封兵部左侍郎,赐黄金三百两,绸缎五百匹,赏穿黄马褂!”
萧策眼中闪过一丝感慨,躬身领旨:“臣谢陛下恩典!臣十余载潜伏,幸不辱镇国公所托,不负大明厚望!”他抬眼望向陆砚昭,二人目光交汇,尽是并肩多年的默契与信任。
徐阶话锋一转,目光落在陆承熠身上,语气放缓:“镇国公长子陆承熠,年方十六,初随大军出征,却胆识过人——协助校准火炮参数,精准摧毁敌阵指挥中枢;手持嘉靖一世步枪清剿残敌、识破伏击,功绩属实。然其年少初成,需多经历练方能堪当大任,依大明官制与镇国公、徐阁老所请,封副千户,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赏嘉靖二世改良步枪一把,仍留军中随魏副指挥使历练,待日后立功再行晋升!”
陆承熠心中虽有片刻诧异,却立刻明白父亲与徐阁老的苦心,跪地叩首:“臣谢陛下隆恩!臣年少识浅,得陛下垂青已是殊荣,定不负陛下与父亲厚望,在军中好好历练,再立新功!”
朱载霖闻言微微蹙眉,转头看向陆砚昭:“陆先生,承熠哥哥是朕的伴读,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只封副千户会不会太轻了?朕本想封他为将军的。”
陆砚昭躬身奏道:“陛下圣明,臣多谢陛下对犬子的厚爱。然承熠年仅十六,初次出征便获重赏,恐骄矜自满。先帝少时也曾以臣为伴读,却始终以历练为先,未曾骤获高官。臣恳请陛下准其从基层做起,待其心智、能力皆足,再委以重任,方是对他真正的栽培。”
徐阶亦附和道:“镇国公所言极是。副千户之职虽不高,却能让承熠贤侄在军中扎根学习,积累实战经验。日后他羽翼丰满,再为陛下分忧,方能担当更大使命。”
朱载霖思忖片刻,点头笑道:“既然陆先生与徐阁老都这么说,那便依你们所言!不过承熠哥哥,你若再立战功,朕定不吝啬高官厚禄!”
“臣谢陛下体谅!”陆承熠再次叩首。
随后,徐阶依次宣读了其余将士的封赏,从舰队军官到普通士兵,皆有赏赐。受赏将士们齐声谢恩,大殿内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朱载霖看着阶下意气风发的将士们,笑道:“此次远征,大明铁甲舰扬威海外,嘉靖一世步枪显尽锋芒,萧副将多年潜伏之功更是居功至伟,这都是工部、兵部与枭龙卫的合力之功。传旨,工部尚书赏黄金百两,兵部侍郎升兵部尚书,枭龙卫相关参与情报传递者,各有封赏!”
“臣等谢陛下隆恩!”工部、兵部官员及枭龙卫代表纷纷叩首。
巳时,论功行赏仪式结束。 朱载霖特意留下陆承熠、萧策,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亲手将一把崭新的步枪递到陆承熠手中:“承熠哥哥,这把嘉靖二世步枪是朕特意让工部为你打造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你带着它去北疆好好历练,朕等着你的捷报!”
陆承熠双手接过步枪,只见枪身镌刻着“钦赐副千户陆承熠”字样,枪托镶嵌着细碎玉石,工艺精湛。他试着拉动枪栓,手感顺滑,远胜之前使用的嘉靖一世步枪,心中暖意融融:“谢陛下赐枪!臣定用此枪守护大明疆土,不负陛下嘱托!”
朱载霖又转向萧策,温声道:“萧侍郎,你潜伏东瀛十余年,忍辱负重,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朕赐你丹书铁券,可免死罪一次,日后若有需要,尽可直言。”
萧策跪地接券,声音哽咽:“臣谢陛下隆恩!臣愿此生尽忠职守,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砚昭与徐阶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徐阶笑道:“镇国公,萧侍郎不负所托,承熠贤侄少年沉稳,不贪高官,实乃大明之幸啊!”
陆砚昭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萧策随我多年,沉稳可靠;承熠能明白轻重,不恋虚名,为父甚是欣慰。日后你我与萧侍郎一同照拂,定能让他成长为可堪大用之人。”
朱载霖转头对二人道:“陆先生,徐阁老,东瀛已定,盟约已立,但北疆仍需防备西域部落,沿海也需加强海防。朕打算让郑崇礼(镇海大将军)率领部分铁甲舰队,驻守东瀛近海,威慑诸藩;萧侍郎熟悉东瀛事务,暂留京城辅佐徐阁老处理东瀛通商事宜;再让陆承熠随魏副指挥使前往北疆,历练一番,你二人觉得如何?”
陆砚昭躬身道:“陛下圣明,此安排甚妥。承熠随魏副指挥使历练,既能增长见识,又能为国效力;萧侍郎留京,也能让通商事宜稳步推进。”
徐阶附和道:“陛下考虑周全,驻守东瀛可保盟约稳固,萧侍郎辅理通商能促两国繁荣,派承熠贤侄前往北疆可震慑西域,一举三得。”
午时,镇国公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老国公陆崇渊身着藏青色锦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正坐在正厅主位等候;陆砚昭正妻沈氏(沈知微)身着素雅锦裙,身姿挺拔,虽已卸去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眉宇间仍带着几分干练英气;侧室春桃温婉贤淑,正忙前忙后招呼下人;女儿陆承悦提着裙摆,在府门前翘首以盼。
远远望见陆承熠与萧策归来,陆承悦立刻扑上前,抱住陆承熠的胳膊:“兄长!你可算回来了!承悦好想你!萧叔父也回来了!”
萧策笑着摸了摸陆承悦的头:“悦儿都长这么高了,还记得叔父?”
沈氏走上前,目光落在儿子身上,细细打量片刻,声音温和却带着关切:“回来就好,瘦了些,但更结实了。在战场上没逞强吧?”她深知儿子年少气盛,又继承了自己的果敢,难免担心他在战场冒进。
“母亲放心,儿子一切安好,都听将领们的安排。”陆承熠扶着沈氏,又对春桃颔首示意:“春姨辛苦你了。”
春桃笑着回话:“公子平安归来比什么都好,快进屋吧,老国公与国公爷都等急了。”
陆承熠走进正厅,对着主位的陆崇渊跪地行礼:“孙儿参见祖父,祖父安康!”
陆崇渊连忙抬手,眼中满是慈爱:“起来吧,我的好孙儿!能平安归来,还立了功,祖父为你骄傲!”
府中正厅摆着丰盛的宴席,陆砚昭坐在陆崇渊身旁,见众人到齐,举起酒杯:“今日大喜,为老父安康、萧侍郎凯旋、承熠立功,干杯!萧侍郎,你十余年潜伏,辛苦了;承熠,你不恋高官、踏实历练,更没辜负你母亲当年教你的沉稳,也没丢陆家的脸!”
沈氏也举起酒杯,眼中满是欣慰:“萧侍郎,多谢你在东瀛多有照拂承熠。承熠,你父亲与我都不求你高官厚禄,只愿你平安顺遂,能担起肩上的责任便好。”
萧策与陆承熠一同举杯,一饮而尽:“谢老国公、国公爷、夫人!”
徐阶随后赶到,笑着加入宴席:“老国公、镇国公、沈夫人,今日可得好好庆祝,萧侍郎归来,承熠贤侄沉稳知礼,真是双喜临门!”沈氏当年任锦衣卫指挥使时,与徐阶多有公务往来,彼此惺惺相惜,徐阶亦以礼相称。
宴席间,萧策讲述了潜伏东瀛的经历:如何伪装商人打入诸藩内部,如何在萨摩藩眼皮底下组织银矿开采,如何冒着风险传递情报,众人听得心惊胆战又肃然起敬。陆承熠也补充了远征途中的细节,提及自己如何利用母亲教的侦查技巧识破僧兵伏击,沈氏闻言,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春桃适时为众人添酒布菜,轻声道:“公子能平安归来,又立了功,真是老天保佑。往后去北疆历练,也要这般谨慎才好。”
陆承悦瞪大了眼睛,满脸崇拜:“兄长好厉害!母亲当年也是大英雄,祖父、父亲都是忠臣,我们家都是大英雄!”
陆崇渊哈哈大笑:“悦儿说得好!陆家世代忠良,既要保家卫国,也要守得住本心,不可恃功而骄。”
众人欢声笑语,宴席气氛温馨而热烈。陆崇渊与陆砚昭父子偶尔低语,谈及朝堂与边疆局势;沈氏细心为老国公布菜,尽显孝道;春桃温婉照料着众人饮食;陆承悦叽叽喳喳说着家中琐事,满是童真。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镇国公府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未时,宴席散去。 陆砚昭对陆承熠道:“你随我来书房,祖父有话要对你说。”
陆承熠心中一凛,连忙应道:“是,父亲。”
书房内,檀香袅袅,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与兵法书籍。陆崇渊坐在靠窗的太师椅上,陆砚昭侍立一旁。陆承熠上前躬身行礼:“祖父,父亲。”
陆崇渊抬手示意他起身:“坐吧。今日论功行赏,陛下本想封你高官,你父亲与徐阁老力劝,只封了副千户,你心中可有怨言?”
陆承熠端坐道:“孙儿不敢有怨言。祖父与父亲的苦心,孙儿明白。年少骤获高官,易生骄气,反而误了前程。副千户虽职低,却能让孙儿在军中沉下心学习,积累实战经验,这才是真正的栽培。”
陆崇渊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点头道:“你能明白便好。陆家世代为将,靠的不是世袭爵位,而是实打实的功绩与民心。你曾祖父随成祖靖难,靠的是冲锋陷阵的勇气;你父亲辅佐先帝,靠的是沉稳谋划的智慧;如今你初入军旅,更要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走稳。”
陆砚昭接过话头,语气郑重:“你此去北疆,并非孤身一人。你大伯父陆砚青,现任镇北大将军,你自幼便知他常年驻守边疆,大伯母与堂兄堂姐也久居边城将军府,却不知他如今还兼任苍狼卫指挥使,官居正二品。这苍狼卫并非新立,而是由原枭龙卫下属六个作战营之一的苍狼营,联合九边部队整合升格而成,总兵力八万人,战力强悍。当年苍狼营奉命调往草原驻守,这些年随你大伯父镇守北疆,屡立战功,才得以升格为独立卫所。”
陆承熠眼中满是诧异,喃喃道:“原来苍狼卫竟是父亲麾下枭龙卫的旧部升格而来?孙儿只知大伯父驻守北疆,却不知其中还有这般渊源。”
“正是。”陆砚昭颔首,继续道:“苍狼卫下辖八位核心成员,合称‘苍狼卫八使’,皆为军中顶尖好手;原苍狼营指挥使魏无羡,现为苍狼卫副指挥使,官居从二品,也是你此次历练的直接上司。你自小与他相识,他早年常来府中汇报军务,对你也多有照拂,想来不必我多叮嘱。”
提及魏无羡,陆承熠眼中露出熟稔之色,点头道:“孙儿与魏叔父极是熟悉!小时候他还教过我骑射,没想到如今竟是我的直接上司。有他照拂,孙儿在北疆也能更安心历练。”
陆砚昭叮嘱道:“虽有旧识之情,却不可失了上下级礼数。须知,我乃枭龙卫提督,苍狼卫虽已升格独立,但与枭龙卫渊源深厚,同属大明精锐战力。你到了北疆,既要听从魏副指挥使的调遣,多向他请教实战经验,也可凭陆家与苍狼卫的渊源,常去探望你大伯父,切不可因亲属与旧识关系便懈怠或张扬。”
陆承熠连忙躬身道:“孙儿明白,定当恪守本分,虚心求教,公私分明,绝不滥用关系。”
陆砚昭又看向他手中的嘉靖二世步枪:“此枪你需好生保管。它是工部最新研发的火器,射程、精度、稳定性皆远超嘉靖一世,目前仅在枭龙卫内部小范围列装试用,尚未全面普及。后续工部还会根据实战反馈持续改良,待技术定型后,才会逐步推广至全军。你能获此枪,既是陛下恩宠,也是对你的期许,务必在北疆的实战中,记录下它的优缺点,为后续改良提供参考。”
陆承熠握紧步枪,郑重道:“请祖父和父亲放心,承熠定不负所托,仔细记录枪械实战表现,为工部改良提供详实数据。”
陆崇渊接过话茬:“你母亲曾是锦衣卫指挥使,侦查、应变之术远超常人,你在她身边学了不少本事;如今又有先进火器在手,更有苍狼卫作为后盾,还有旧识照拂,这是你的优势。但战场之上,不仅要靠勇力、智谋与精良装备,更要懂进退、明大义。对待部下要体恤,对待百姓要爱护,对待敌人要果敢,这才是陆家儿郎该有的样子。”
“祖父所言,孙儿字字铭记在心。”陆承熠心中满是触动,只觉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
陆砚昭取出一把古朴的匕首,递给陆承熠:“这是你曾祖父的随身匕首,削铁如泥,伴他征战一生。今日我将它传给你,愿你如它一般,坚韧不拔,初心不改,守护大明疆土,不负陆家世代忠名,也不负枭龙卫与苍狼卫的精锐之名。”
陆承熠双手接过匕首,刀柄温润,刻着细密的云纹,隐隐透着一股杀伐之气。他郑重叩首:“孙儿定不辜负祖父与父亲的期望,此番前往北疆,定好好历练,再立新功,为陆家争光,为大明效力,不辱没枭龙卫与苍狼卫的威名!”
陆崇渊与陆砚昭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
申时,京城内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朝廷下令,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一年,与民同乐。百姓们涌上街头,挥舞着小旗,高喊着“大明万岁”“陛下圣明”,庆祝远征东瀛的胜利。
街头巷尾,说书人正在讲述大明水师的英勇事迹、萧侍郎潜伏东瀛的传奇经历,以及枭龙卫、苍狼卫的精锐之名,从铁甲舰劈波斩浪到嘉靖一世步枪精准杀敌,从银矿秘事到情报奇功,也顺带提及“少年副千户陆承熠”的战场表现与陆家世代忠良的故事,听得百姓们拍手叫好。孩子们拿着仿制的铁甲舰模型与步枪玩具,在街头奔跑嬉戏,口中喊着“平定东瀛,扬我国威”。
而在遥远的东瀛,武田信长按照盟约,整顿秩序,开放通商口岸。萧策当年一手搭建的商路与银矿,如今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枢纽,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源源不断地运往东瀛,东瀛的硫磺、漆器、海产品及开采的白银也输入大明,两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呈现出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
陆承熠站在镇国公府的庭院中,手握嘉靖二世步枪与祖传匕首,望着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与责任感。他知道,副千户的官职只是起点,北疆的风沙与挑战正在等待着他。但他坚信,有祖父的教诲、父亲的期许、母亲的言传身教、大伯父的庇护、萧叔父的经验、魏叔父的照拂与陛下的信任,依托大明先进的军事科技与枭龙卫、苍狼卫的精锐战力,定能在北疆闯出一番天地,守护好这片河山,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