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无声的焦灼中流逝,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所有人的心上。谁也不知道“信鸽”下一次会在何时何地传递信息,更不知道“深潜”行动的利刃,会在哪个毫无防备的瞬间突然刺出。作战协调中心的灯彻夜亮着,林薇手边的浓茶换了一杯又一杯,眼底也渐渐爬上了血丝,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屏幕上的名单和不断更新的监控数据。
下午三点,林薇面前的加密通讯机突然亮起红灯,发出轻微的提示音。她立刻按下接听键,陆沉舟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像是弓弦拉到了极致:“名单上的人有了眉目,三个在近期有异常通讯记录,来源无法合理解释,也没有对应的通讯对象备案。其中两个,一个在后勤档案管理科,负责物资调配记录归档;另一个在基建科,管着部分低密级基建图纸的整理归档。”
后勤档案管理……基建图纸……林薇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这两个岗位看似普通,却恰恰能接触到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至关重要的信息碎片——物资调配的频率能反映出防卫力量的部署变化,低密级基建图纸里,往往藏着关键设施的出入口、管线走向等核心细节,这些信息一旦落入敌手,对“深潜”行动的策划者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
“第三个人呢?”她追问,声音因为过度专注而有些沙哑。
“第三个,”陆沉舟顿了顿,似乎在整理思路,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是作训科下属战术模拟中心的资料员,赵建业。五十多岁,老员工了,平时沉默寡言,不太合群,主要负责维护和输入一些旧的演习想定数据。我们的人去核查时发现,他办公室里,摆着一台退役后留作纪念的老式机械打字机,型号和我们分析的背景音来源高度吻合。”
战术模拟中心!旧演习想定!老式机械打字机!
这几个关键词像一道闪电,瞬间划破了笼罩在真相上空的迷雾,所有散落的线索被瞬间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战术模拟中心虽然不直接接触最新的核心机密,但那些尘封的旧演习想定数据里,往往包含着对特定区域地形地貌、交通线路、甚至假设性防御弱点的详细分析。这些信息,对于策划“深潜”这类针对性极强的破坏行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而赵建业,那个在单位里几乎被所有人忽略的老资料员,恰好利用了自己不起眼的身份作掩护,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用那台看似怀旧的老式打字机,完成了敏感信息的筛选、整理和传递。那声被截获的清脆铃声,不是偶然,而是他日复一日传递情报时,无意间留下的致命破绽。
“可能性极大!”林薇几乎能听到自己胸腔里剧烈的心跳声,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立刻对他进行二十四小时严密监控,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核查他所有的出入记录、通讯设备、社交关系,还有他近期的行踪轨迹,一定要找到他传递情报的实证!”
“监控已经布下去了,人就潜伏在他办公室和家属院周围。”陆沉舟的声音依旧冷静,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但这老小子很警觉,上班时就埋头整理资料,不与人交流,下班后直接回了家属院宿舍,没有任何异常接触,也没使用任何可疑通讯设备。我们暂时还不能打草惊蛇,仅凭背景音和岗位嫌疑,不足以定罪,必须抓住他现行传递信息,或者找到他藏匿、处理情报的直接证据,才能人赃并获。”
林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陆沉舟说得对,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没有铁证,贸然行动不仅可能让赵建业反咬一口,甚至可能惊动他背后的上线,导致整个“深潜”行动的线索彻底中断。他们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一个能让赵建业主动露出马脚的诱饵。
“他下一步会做什么?”林薇靠在椅背上,大脑飞速运转,目光落在屏幕上三号水利枢纽的卫星图上,“水利枢纽的试探失败了,对方肯定意识到之前获取的情报不够精准,或者防卫力量已经升级,他们需要新的、更详细的信息来调整‘深潜’计划。赵建业作为‘信鸽’,必然要尽快将之前窃取的演习数据分析结果,或者他新掌握的关键信息传递出去,否则他手里的情报就会失效。”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诱饵。”陆沉舟的声音在听筒里传来,与林薇的思路不谋而合,“一个让他觉得必须立刻冒险传递,并且能引出他背后联系人的诱饵。”
两人在加密频道里快速商议,思路不断碰撞、完善,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逐渐成形。他们要伪造一份绝密级别的内部通报,制造出防卫部署即将变更的假象,逼迫赵建业在情急之下主动传递情报,从而暴露自己的传递方式和上线联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