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矿洞深处的一间较大坑道被临时布置成了会议室。粗糙的木桌旁,围坐着志愿军的主要高级指挥员们——刘川、邓政委、陈更、韩楚、刘亚、谭正,以及从前线紧急召回的几位主力军军长,包括李云龙、丁伟等人。
桌子上铺着那张熟悉的大幅作战地图,上面第三次战役的敌我态势依旧清晰可见,只是旁边又多了一张标绘着当前敌我大致对峙形势的略图。
刘川主持会议,他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地图旁:“同志们,战役胜利结束了,仗打得痛快,成果辉煌。今天把大家请来,不是开庆功会,是开检讨会,复盘会。”
他开门见山,语气平静而严肃:“我们要把这一仗里,好的,不好的,尤其是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好好捋一捋。只有这样,下一仗才能打得更好。”
邓政委首先发言,目光扫过众人:“司令员说得对,胜利容易掩盖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政治部门初步了解,部队现在普遍存在两种情绪:一是骄傲轻敌,觉得美国佬不过如此;二是连续作战后的疲惫和松懈。这两种情绪都很危险,必须加以引导和克服。”
陈更副司令员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接过话头:“我先说说好的。这回咱们的‘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算是玩到家了,老韩在前边演戏演得逼真,穿插部队跑得够快,炮兵,尤其是那‘喀秋莎’,砸得够狠,步、炮、坦协同,比第二次战役有进步,合成第五军和坦克部队的突击,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韩楚点了点头,补充道:“诱敌阶段,各部队对节奏的把握总体不错。但也不是没问题,比如个别部队在阻击时打得过于‘实诚’,伤亡比预想的大;穿插过程中,三十八军、四十二军都遇到了通讯不畅的问题,尤其是在山区,电台经常联系不上,影响了指挥效率。”
刘亚参谋长立刻接口,这是他职责所在:“通讯问题是个老大难,我们正在想办法加强,包括增配通讯兵、建立中转站、完善简易信号通讯。后勤方面,这次战役消耗巨大,弹药、粮食前送压力非常大,幸亏洪学志同志那边给力,但也暴露出我们运输线脆弱,极易遭敌空中打击的弱点。”
轮到几位军长发言。李云龙嗓门依旧洪亮:“咱老李没说的,司令员指哪儿打哪儿,就是有一点,打穿插的时候,要是能给咱多配点卡车,让战士们省点脚力,追起来能更快,”他这话引得几人笑了起来,但也点出了我军机动能力仍主要依靠“铁脚板”的现实。
丁伟的发言则更具体细致:“我们在分割美军二十四师时发现,敌人即使在混乱中,单兵素质和班组战术依然很强,火力配系完善。我们的战士勇猛无畏,但在对付敌军坚固支撑点时,有时过于依赖人海冲锋,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步坦协同上,步兵和坦克之间的联络、相互掩护还有提升空间,有时候坦克冲上去了,步兵没能及时跟上。”
其他几位军长也纷纷发言,有的提到对空防御薄弱,部队白天行军和集结常遭敌机骚扰;有的提到缴获的大量美械装备不会用,或者弹药不通用;有的则反映连续作战后,基层干部和战斗骨干损失较大,部队急需休整和补充有经验的兵员。
刘川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上记录几下。他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直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环视众人。
“同志们谈得都很好,很实在。成绩要肯定,但问题更不能回避。韩楚同志提到的通讯,刘亚同志提到的后勤,丁伟同志提到的战术和技术,李云龙同志提到的机动能力,还有政委强调的思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汉城及其以南地区:“我们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敌人主力并未被完全摧毁。李奇微是个善于总结的对手。吃了亏,他一定会变。根据情报和分析,他很可能采取新的策略。”
“我判断,敌人下一步很可能采取‘磁性防御’与‘火海战术’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磁性防御’,就是在前沿阵地节节抵抗,消耗我军锐气和兵力,待我军攻击势头减弱,再依托强大火力和机动能力发起局部反击。而‘火海战术’,范弗里特会更加依赖其绝对优势的炮火和航空兵,对我进攻部队、后勤线路、集结地域进行毁灭性打击。”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这个判断:“这意味着,我们下一阶段面临的战斗,将更多的是硬碰硬的阵地攻防战、攻坚战。像第三次战役这样大规模的运动战、包围战,机会可能会变少,代价会更大。”
“那我们该怎么打?”李云龙忍不住问道。
刘川看向他,又看向所有人:“我们要改变思路。不能光靠猛打猛冲。要加强炮兵的建设和使用,学会用我们的炮火压制敌人的炮火,为步兵开辟通路。要钻研攻坚战术,如何爆破,如何打地堡,如何进行巷战。要进一步加强防空,减少非战斗减员。要像丁伟说的,提高战术素养,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更重要的是,”刘川加重了语气:“我们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近战夜战不能丢,但要赋予新的内涵。可以组织小股精锐部队,夜间渗透,破坏敌指挥、通讯、后勤节点。要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积小胜为大胜,消耗敌军士气和有生力量。”
他最后总结道:“休整期间,各部队要围绕这些问题,开展针对性训练。司令部机关要尽快总结此次战役经验,形成训练大纲和作战条令下发部队。同时,密切关注敌情变化,侦察汉城敌军布防情况。我们要在敌人调整好之前,尽快完成自身调整,准备好迎接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会议结束后,各位将领带着思考和对未来战局的清醒认识,返回各自的部队。
胜利的喜悦被一种更为深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所取代。他们知道,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短暂的间歇之后,更加残酷的较量即将来临。而他们的司令员总是能比敌人看得更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