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巨大胜利不仅是在军事上给予所谓“联合国军”沉重一击,其引发的政治余震更像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动摇着二战结束后刚刚确立的国际秩序。
设在朝鲜半岛中部指挥部里,电台收到的外界讯息纷至沓来,译电员们将一份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反应整理成文,送到刘川的桌上。
刘川对大家说道:“伦敦的《泰晤士报》都在头版用上了‘东方军事奇迹’这样的字眼,巴黎的舆论更是炸了锅,普遍认为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彻底破产。”
他语气带着几分讥诮,“更有趣的是新德里那边的反应,尼赫鲁出面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尽快回到谈判桌上来,看来我们的朋友和敌人都被这一仗打懵了。”
刘川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所学的战史——原本时空中,志愿军通过三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但也因此进入了更为艰苦的阵地战阶段,敌我力量对比和技术装备的差距使得每一次推进都代价巨大。如今,他凭借先知先觉和一手打造的新型部队,取得了远超历史的战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道路会变得平坦。
刘川走到桌边,拿起另一份情报汇总:“关键在于对手接下来会怎么出牌。李奇微,还有那个范弗里特,都不是易与之辈。美军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甘心,他们的战争潜力一旦全力开动,报复很快就会到来。”
参谋长刘亚拿着一叠刚统计好的数据走了进来,接口道:“司令员判断得很准。我们的侦察和前指分析都表明,美军正在加速向朝鲜半岛增兵,尤其是航空兵和重炮部队。”
“李奇微这个人,很善于总结,他正在研究我们的战术,试图找到破解之法。”他将文件递给刘川,“这是初步的战果统计和损失报告,合成第五军在穿插和三所里阻击中表现突出,但也暴露了一些步坦协同在极端地形下的新问题。韩副司令已经带着梁中玉他们下去总结了。”
刘川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数字,沉声道:“告诉韩楚和梁中玉,总结要深入,问题不能过夜。合成军是我们未来的拳头,必须在实战中不断打磨,越是硬仗,越能检验其成色。”他抬头看向刘亚,“老刘,通知各军军长,尤其是李云龙、丁伟、梁兴初他们,胜利固然可喜,但绝不能有丝毫轻敌思想。抓紧战役间隙,整补部队,消化战果,总结教训。我们要把拳头收回来,攥得更紧,才能打出下一击。”
“明白,”刘亚利落地应道,他欣赏刘川这种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和前瞻的指挥风格。
这时,副司令员陈更笑着走了进来,他那特有的幽默语气:“好消息啊,两位首长。台湾那边,老蒋已经通过秘密渠道放出风来,全面收缩所谓‘反攻大陆’的部署,把重心转向守岛了。咱们这一仗,算是把他那点最后的幻想也给打没喽,”
陈更走到地图前,指着三八线一带:“现在全世界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怎么走?是继续向南推进,饮马汉江,还是……”
刘川摇了摇头,点在地图上那条无形的分界线上:“古人云,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我们连续三次战役,虽然战果辉煌,但部队疲劳,后勤线拉长,敌人则收缩了战线,集中了兵力。此时若一味猛冲,正落入敌人发挥其火力和机动优势的圈套。”
他看着地图:“我的意见是,利用目前有利的战略态势,主动提出谈判,以打促谈,以谈助打。”
“谈判?”陈更摸了摸下巴,“美国人刚吃了败仗,肯坐下来谈?”
“他们不想谈,我们就逼他们谈。”刘川嘴角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把我们在云山、清川江、长津湖,还有这次沙里院-涟川包围圈里俘虏的那些美军校级、尉级军官名单,通过适当渠道放出去,尤其是那几个背景深厚的。同时,公开表示我们愿意就停火和战俘问题进行磋商。国内中央也已经做好了外交层面的准备。”
韩楚点点头:“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军事胜利为政治解决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现在谈判,我们手握主动权。可以明确提出,用我们掌握的战俘,换取我们急需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关乎国防现代化的那些。”
志愿军高层很快统一了思想。汇报给中央,不久之后,中国方面发出的和平倡议与谈判信号,通过广播和国际舆论传遍了世界。与此同时,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各部利用短暂的战斗间隙,开展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整训。
补充的新兵被迅速编入班组,磨损的武器被更换,缴获的美制火炮被编入炮兵序列,朱锐指挥的炮兵部队抓紧时间熟悉新装备,特别是那批刚刚形成战斗力的“喀秋莎”火箭炮,各部队针对第三次战役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针对性极强的战术演练。
而在后方,由邓桦、洪学志领导的后勤系统更是开足了马力,利用相对稳定的战线,建立起更为畅通的补给通道,大量的粮食、弹药、药品和越冬物资被源源不断送上前线。
谈判的意向得到了美方的回应,尽管显得有些被动和勉强。双方接触的消息传来时,刘川正在与韩楚、刘亚等人研究刚刚收到的关于美军新式战术试验的情报。
韩楚皱着眉头说:“司令员,美国人同意谈判,恐怕是缓兵之计。李奇微和范弗里特正在调整部署,范弗里特那个‘火海战术’的苗头已经露出来了,强调不计弹药消耗进行饱和攻击。”
刘川点点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范弗里特弹药量”意味着什么,也清楚接下来的谈判将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较量。“谈判桌就是另一个战场。他们想用谈判拖住我们,争取时间调整部署,我们又何尝不是?用谈判稳住他们,为我们整军、换装、构建更坚固的防御体系争取时间。告诉代表团的同志,在战俘问题上,尤其是用战俘换取技术这一条,要作为核心底线,寸步不让。我们要的不是几千条枪,而是能让我们自己造出更好枪炮的技术和图纸。”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苍茫的群山和天空中偶尔掠过的我军侦察机,缓缓说道:“美国人以为他们的技术优势是永恒的,但他们忘了,中国人学习、消化、再创造的能力。现在他们或许还占着装备的便宜,但这场战争打到最后,拼的不仅是钢铁,更是意志和智慧。用他们的战俘,换我们崛起的基石,这笔账,怎么看都划算。”
指挥部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刘川话语中的决心与远见。谈判的序幕已经拉开,但所有人都明白,和平远未到来,前线偶尔响起的冷炮声提醒着人们,战争的阴云依然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