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首页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谍海王牌 迷踪谍影 战场合同工 霸天武魂 神话版三国 修罗武神 曹魏的光与影 调教太平洋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亮剑之独立大队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6章 侠心济世泽苍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青城山下的梅雨连绵了半月,总坛后园的菜畦里积了层薄薄的水,新栽的秧苗却在雨雾中透着油绿的生机。李瑁站在廊下看着农圃弟子们冒雨疏通沟渠,苏婉正带着几个女弟子往竹筐里装新采的草药,那些草药将随着明日出发的商队,送往岭南的疫病灾区。

“盟主,百艺堂算学班的弟子们把各门派捐赠的粮食清点好了。”秦风踏着泥水走来,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加上农圃今年收成的新粮,足够赈济川西三个县的灾民。”

李瑁接过账册,指尖划过“五百石糙米”“三百匹棉布”的字样,眉头微微舒展。自上月接到川西旱灾的消息,他便在联盟内发起募捐,原以为经历过边境战事,各门派家底空虚,没料到竟募集到这般多的物资。

“厉谷主那边,断云谷的铁器准备好了?”李瑁问道。川西灾后重建需大量农具,厉锋主动提出让断云谷的铁匠坊赶制锄头、镰刀,说是“打农具总比打杀人刀强”。

“已装了二十车,明日一早就可启程。”秦风笑道,“厉谷主还说,等忙完这阵子,要让百艺堂的弟子去他那里学打铁,将来教灾民自己锻造农具,省得总靠咱们接济。”

李瑁点头赞许。他要的从不是一时的施舍,而是让灾民能真正站起来——这念头在百艺堂初见成效时便已萌生。江湖人总说“行侠仗义”,可除了刀光剑影里的帮扶,那些寻常百姓的饥寒温饱,难道就不是“义”?

次日天未亮,送赈济物资的队伍便出发了。李瑁亲自送到山口,看着二十辆马车在晨雾中远去,车辙印深深陷在泥地里,像一行行刻在大地上的承诺。

“盟主,咱们去看看义学吧?”苏婉轻声提议。总坛西侧的山坳里,上月刚辟了三间茅舍做义学,收了四十多个贫苦子弟,由白鹿洞书院派来的先生授课。

转过两道山梁,便听见朗朗的读书声穿透雨幕传来。茅舍前的空地上,几个穿补丁衣裳的孩子正用树枝在泥地上写字,其中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一笔一划地写着“侠”字,小脸上沾着泥点,眼神却亮得像星子。

“先生说,‘侠’字是‘人’字旁加个‘夹’,意思是要帮人、护人。”小姑娘见李瑁走来,怯生生地解释,手里的树枝却握得更紧了。

李瑁蹲下身,接过树枝在她旁边写了个“仁”字:“这字读‘仁’,意思是心里装着别人。江湖人练武功,不光是为了打坏人,更是为了护着像你这样的孩子能好好读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茅舍里:“先生教我们算收成呢!说等学会了,就能帮爹娘记账,再也不怕被地主骗了。”

茅舍内,周敦颐的弟子正用算盘演示如何计算田亩产量。十几个孩子围着长条木桌,眼睛瞪得溜圆,其中几个曾跟着父母逃荒的,此刻握着笔的手都在微微发颤——他们终于明白,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原来能护住一家人的口粮。

李瑁站在门口静静看着,忽然想起半月前在岭南见到的景象。那里的疫病刚过,毒瘴门的弟子们在空地上支起药炉,一边给灾民诊病,一边教他们识别草药;百艺堂农圃班的弟子则带着当地人开垦梯田,种下从青城带去的耐旱稻种。一个瘸腿的老农拉着他的手说:“以前只知江湖人会打架,没想到还会教咱们种地——这才是真神仙啊!”

“盟主,川西传来消息,说那边的地主不肯借出粮仓,灾民们快断粮了。”秦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递过来的密信上还沾着些许泥污。

李瑁的眉头重新蹙起。川西的几个地主向来霸道,去年便因克扣租子逼死过佃农,如今灾年更是趁机囤积居奇。

“让秦沧带五十个弟兄去。”李瑁沉声道,“不必动手,只在地主家粮仓外守着,告诉他们,江湖联盟的人就在这儿,谁敢趁火打劫,先问问怒蛟帮的鞭子答应不答应。”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让百艺堂商事班的弟子跟去,带上账册,当着灾民的面算清楚——地主粮仓里有多少存粮,该按市价粜出多少,剩下的由联盟补足。咱们不是抢,是讲道理。”

秦风领命而去,读书声却不知何时停了。周敦颐的弟子走出茅舍,拱手道:“盟主,孩子们说想给灾区的小弟弟小妹妹写些字,虽然写得不好,也是份心意。”

李瑁望向茅舍里,那些孩子正趴在桌上,用半截铅笔头在糙纸上写字。那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写的是“别怕,我们帮你”,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执拗的暖意。

三日后,川西传来捷报。秦沧没费一刀一鞭,只让商事班的弟子算清了地主的存粮账,又当众许诺“凡按市价粜粮者,联盟保其秋后无忧”,那些地主便乖乖开了粮仓。更让人意外的是,有几个曾被江湖人救过的灾民,自发组织起来,跟着联盟弟子去开垦荒地,说要“种出粮食还恩情”。

消息传回青城,各门派的反应比李瑁预想的更热烈。“铁剑门”新任门主赵毅——赵烈的儿子,主动提出要在潼关设义学,教边关的孩子们读书识字;“百草堂”则联合五台山的医僧,编纂了一本《农家常见病防治》,用最浅显的话教百姓辨识症状、采制草药。

这日午后,李瑁正在查看各门派报来的公益计划,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突然跪在总坛门前,手里捧着半袋炒熟的豆子,说是“报答联盟救了他全家的命”。汉子身后跟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正是当初在百艺堂学交涉的石敢当——他这次去川西,凭着王晏教的话术,竟说动了两个地主主动捐粮。

“盟主,这豆子是俺们村新收的,炒得香。”汉子把布袋往李瑁手里塞,“村里人都说,以前见了带刀的就躲,如今见了江湖人,就像见了亲人。”

李瑁接过布袋,指尖触到温热的豆子,心里也暖烘烘的。他忽然想起刚成立联盟时,江湖人在百姓眼里,不过是“打家劫舍”的代名词;可如今,那些曾经的畏惧,竟变成了这般沉甸甸的信任。

“让伙房把豆子煮了,给百艺堂的孩子们当点心。”李瑁对身旁的弟子道,又转向汉子,“你们村想种耐旱稻种吗?农圃班的弟子可以去教技术,收成后多余的,联盟还能帮着卖到城里去。”

汉子愣了愣,随即连连磕头:“真……真能这样?俺们村的地薄,种啥都收不多,要是能……”

“能。”李瑁扶起他,“联盟在潼关开了个商号,专门收农户的杂粮、草药,保证不压价。你们种得好,往后的日子就能好起来。”

汉子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拉着小子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反复念着“活菩萨”。李瑁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明白,所谓社会责任,从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弯下腰,帮着百姓一起把日子过好。

入秋时,江湖联盟的善举渐渐传遍大唐。长安的《京报》特意刊登了一篇《青城义举记》,说“江湖人不再是游民浪客,而是济世之侠”;连向来对江湖人颇有微词的礼部尚书,都在朝堂上称赞“联盟所行,堪比古之善士”。

重阳那日,李瑁收到一封来自岭南的信,是那个瘸腿老农托商队带来的。信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稻子收了,够吃三年。先生教的字,会写‘谢’了。”信纸里还夹着半片金黄的稻穗,穗粒饱满,带着阳光的气息。

李瑁将稻穗夹进账簿,目光落在最新的记录上:各门派已在十六州设了义学,收弟子三千余人;帮助七个县的农户种上了经济作物;商号收购的杂粮草药,让农户增收三成……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张不再愁苦的脸。

暮色降临时,百艺堂的孩子们在银杏树下朗诵新学的课文,其中一句是周敦颐写的:“侠者,非独仗剑,更在护民。”声音清脆,像一串珠子滚过青石板,落在每个人的心上。

李瑁站在廊下,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影。江湖的刀光剑影从未停歇,朝堂的风波也随时可能再起,但此刻他的心里却异常踏实。因为他知道,当江湖联盟的侠义,化作义学里的读书声,化作田间饱满的稻穗,化作灾民碗里的热粥,这片江湖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百姓的认可,比任何武功、任何权势都更能护佑联盟长久。

夜风带来远处商号的算盘声,与孩子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李瑁忽然想起那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写的“侠”字,此刻才真正懂得,这字的分量,不在刀光里,而在千万苍生的笑脸上。

他转身走进书房,提笔写下新的计划:明年开春,在河东设织坊,教妇女织布;在西域开商路,让边疆的皮毛、玉石能换粮食……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在描绘一幅辽阔的画卷,画里有刀光剑影的江湖,更有炊烟袅袅的人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国色生枭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金山蝴蝶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玄界之门 你擦肩而过 灵武弑九天 千金嫁到之爱上俏总裁 末世重生女配翻身 大唐一品 末日蟑螂 情满四合院之我是贾爸 重生之饥饿年代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纨绔影帝彪悍妻 小侯爷 沧笙踏歌骨遗香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明天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浮世离歌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月照寒襟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衙役凌云志 三国:大汉第一毒 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 乡野奇途 从死囚到统帅 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沈少卿探案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