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首页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迷踪谍影 隋末之大夏龙雀 神话版三国 三国军神 曹魏的光与影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锦衣状元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明末逐鹿天下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73章 架构新骨承万钧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青城山脉的夏日常被骤雨洗得透亮,总坛议事堂前的铜鹤香炉里,新换的檀香正袅袅升起,与檐角滴落的雨珠缠成一片朦胧。李瑁望着案上摊开的《联盟事务总览》,指尖在“西域商路护卫”“江南水患赈济”“军械坊改良”等条目上反复划过——墨迹新洇的地方叠着旧痕,像极了如今联盟日益繁杂的事务,早已不是初创时“议事堂统管全局”的简单架构能承载的。

“盟主,岭南分坛急报。”秦风踏着雨帘进来,靴底带起的泥水在青砖上晕开小团湿痕,“暹罗国的商船在琼州港被扣,说是携带‘违禁品’,可船上明明是给咱们军械坊的硫磺。分坛想去交涉,却发现既没章程可依,又缺懂海路规矩的人,正急得打转呢!”

李瑁接过急报,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他想起上月百艺堂弟子从长安带回的消息:西域诸国的商队听闻联盟信誉好,想开辟新商路,却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对接;军械坊新制的水力纺纱机想推广,却因要协调民生、百艺、军械三股力量,至今只在楚州试行了两台。

“是时候改改了。”李瑁将急报拍在案上,檀香的烟气被震得四散,“就像盖房子,起初只够遮雨,如今要住百十人,梁柱不加固,屋顶不拓展,迟早要塌。”

他起身走到议事堂中央的沙盘前,那是按联盟势力范围缩制的模型,标着各分坛、商路、工坊的位置。此前各事务都由议事堂统一分派,弟子们常说“上午护粮,下午修桥,晚上还得查匪患”,看似忙碌,实则效率低下。

“秦风,取笔墨来。”李瑁在沙盘旁铺开宣纸,“咱们按‘事分其类,人专其责’来划——先说对外,岭南的暹罗商船、西域的商队,都归一处管,就叫‘海外事务部’,专理海路、陆路的外邦往来,还要懂各国的风土规矩,免得再出琼州港这样的岔子。”

秦风研着墨,点头道:“这个好!前几日还有波斯商人来问,能不能用他们的琉璃换咱们的纺纱机,当时没人敢应,这下就有专门的人对接了。”

“再看对内。”李瑁笔尖蘸饱墨,在纸上画出第二个方框,“军械坊的水力机、百艺堂的传声筒、百草堂的新草药,这些都得有人专心琢磨改良,就设‘科技研发部’,让沈万山先生牵头,把各坊的巧匠、医师都聚进去,不用再分心管杂事,只管搞发明、研新技。”

他忽然想起苏婉的百草染,上次进宫展演后,宫里要批量制作,却因要协调染料采购、工坊织造、运输调度,耽误了半个月。“还得有个‘民生协调部’,”李瑁又添一笔,“管纺纱机推广、新染法普及这些事,要能调动各分坛的人手,让好东西尽快用到百姓身上。”

宣纸渐渐布满字迹:保留原有的“护民部”专司治安、赈灾;“清议堂”仍掌纪律、督查;新增“文宣部”承接此前的听风会、连环画报,兼管与朝堂的文化往来;“武备部”统管演武、护商、剿匪,替代原先分散的护卫力量。

“各部之上,仍由议事堂总领,但议事堂不再管具体杂务,只定大方向,审各部的章程。”李瑁将笔一搁,宣纸上的架构图像棵大树,议事堂是主干,各部门是分枝,脉络清晰。

消息传到各坊,沈万山第一个拄着拐杖来找李瑁。老头激动得胡子发抖:“盟主这是给咱们松绑啊!以前琢磨个新机关,得先去议事堂报备,再找军械坊要材料,现在有了研发部,我这就把百艺堂的铜匠、军械坊的木匠都叫来,先把那水力纺纱机改得再轻便些!”

护民部的弟子们也松了口气。以前既要管灾区分发粮食,又要处理邻里纠纷,常顾此失彼。如今专司赈灾、治安,有人笑道:“以后护粮就专心护粮,不用再惦记着帮农户修纺车了,倒能把粮道上的暗哨多设两个。”

三日后,议事堂召开了架构改革后的第一次全员大会。各部门的牌子刚挂上,海外事务部就接到了新任务——琼州港的暹罗商船被扣之事。新上任的部头是个曾在岭南行商的老江湖,姓赵,懂些暹罗语,带着两个精通海事的弟子,当日就快马南下。

赵部头到了琼州,先去见知州,拿出联盟新订的《外邦商贸章程》,指着其中“硫磺属工坊用料,非违禁品”的条款,又递上暹罗商人的通关文书,条理清晰,比上次分坛弟子乱哄哄的辩解管用多了。三日后,商船顺利放行,暹罗商人特意送了两箱象牙雕刻,说是“谢联盟立了规矩,让咱们敢来大唐做生意”。

与此同时,科技研发部的院子里也热闹起来。沈万山把军械坊的铁匠、百艺堂的木匠、百草堂的药农都请了来,院子里摆满了半截的纺纱机、拆开的传声筒、装着新草药的陶罐。一个年轻木匠蹲在水力机旁琢磨:“要是把转轮改小些,山里的小溪也能带动,农户家里就能用了。”沈万山立刻拍板:“就按你说的试,需要什么材料,研发部直接去库房领!”

民生协调部则带着改良后的纺纱机图纸,奔赴江南各分坛。部头是个善交际的女弟子,叫林秀,以前在百艺堂管过账。她到了苏州,先找当地乡老说明纺纱机能省三成人力,又协调民生部的弟子帮忙选址,军械坊的匠人负责安装,不出十日,苏州就建起了三座纺纱坊,村妇们围着机器笑:“这物件转得真快,往后夜里能睡个囫囵觉了。”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清议堂很快收到举报,说武备部的弟子为了剿黑风寨余党,调了护民部的马匹,却没打招呼。李瑁当即召集各部头议事,在议事堂定下“跨部协作章程”:凡需调用其他部门人力、物资,必须提前报备,由议事堂统筹,违者按清议堂规矩处置。

“就像下棋,车走直,马走斜,各有各的路数,才能赢棋。”李瑁在会上说,“但车要过河,也得看马炮的位置,不能乱闯。”

这话被文宣部编成了新的连环画报,画里李瑁化身棋手,各部门是车马炮,配文写着“各司其职,配合无间”。小贩们走街串巷叫卖,连张老汉都买了一张贴在豆腐脑摊前,说“看着就明白,联盟办事更有条理了”。

一个月后,海外事务部促成了波斯琉璃与大唐纺纱机的互换,第一批琉璃镜送到长安,被礼部选为赏赐外邦使节的礼物;科技研发部改良的小型水力机在秦岭山村试装成功,农妇们用它纺线,效率比人工高了四倍;民生协调部推广的百草染,让江南的十座织坊都换上了新花色,布匹卖到洛阳,价高还抢手。

这天,李瑁到科技研发部巡查。沈万山正带着弟子们调试新做的“望远筒”,用铜管嵌着琉璃片,能看清三里外的山峰。“盟主你看,”老头递过望远筒,“有了这物件,护民部在山头放哨,能早半个时辰发现匪情。”

李瑁接过望远筒,望向远处的青城山脉。雨后的山峦青黛如洗,分坛的旗帜在风里飘动,各部门的弟子各司其职:护民部的在山脚下操练队列,海外事务部的正清点刚到的西域药材,民生协调部的在集镇上教农户用新纺车……一切都像那幅架构图,枝干分明,却又同根相连。

“沈先生,”李瑁放下望远筒,“下一步,让研发部琢磨琢磨海船。海外事务部说,暹罗国的船能载百石货,咱们的船还赶不上,得改。”

沈万山眼睛一亮:“正要琢磨这个!我已让人画了图纸,想在船底装几个转轮,借水力推动,说不定能比暹罗船快三成!”

议事堂的檀香又升起新的烟气,这次却不再散乱,顺着窗缝飘出去,与演武场的呼喝、工坊的锤声、集镇的吆喝融在一起。李瑁望着案上更新的《联盟事务总览》,各部门的职责清清爽爽,新添的“海船改良”“西域商路拓展”条目旁,都标注着负责的部门和进度。

他忽然明白,架构优化不只是分部门、定职责,更是让每个弟子都知道“自己要往哪里使劲”,让联盟这棵大树,既能扎根深土,又能枝叶舒展,经得起风雨,也承得住万钧。

暮色漫进议事堂时,秦风送来各部的月报。海外事务部的页脚画着艘小海船,科技研发部的附了张望远筒图纸,民生协调部的记着“江南新增纺纱坊十二座”。李瑁将月报摞整齐,放在《联盟事务总览》上,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封面的银杏叶标记上,像给这新架构镀上了层安稳的银辉。

远处,研发部的灯还亮着,沈万山和弟子们的争论声隐约传来;护民部的营房里,有人在抄写新的巡逻章程;文宣部的弟子正挑灯绘制新一期画报,标题是“联盟新骨撑天地”。

李瑁知道,这只是开始。江湖之大,事务之繁,架构还需跟着时势调整。但只要守住“各司其职又同心协力”的根,这棵大树就会越长越茂,既能为百姓遮风挡雨,也能为大唐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夜雨又悄然而至,打在议事堂的瓦上,沙沙作响,像在为这新的开始,轻轻唱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千山记 国色生枭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史上最牛轮回 灵武弑九天 千金嫁到之爱上俏总裁 末世重生女配翻身 大唐一品 末日蟑螂 情满四合院之我是贾爸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未来之军娘在上 小侯爷 快穿之攻略直男的正确姿势 重启2009 沧笙踏歌骨遗香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明天下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浮世离歌 月照寒襟 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衙役凌云志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红楼新君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大明熥仔 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 一品悍臣 轮回井:渣男劫 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山河鉴:隋鼎 中国古代奇闻录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