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
刘建国带来的几名随行官员,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们看着坐在办公桌后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又看看自家领导那张由铁青逐渐涨红的脸。
“通知我们?”
刘建国终于打破了沉默,他重复着这几个字,气极反笑,“好,好一个通知我们!王校长,你是我见过最……有魄力的年轻人。”
他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开始在宽敞的办公室里踱步。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办教育,不是过家家,更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胡来的地方!它有它的规矩,有它的铁律!”
刘建国停下脚步,转身,一手撑在王谦的办公桌上,身体前倾,一股属于上位者的压迫感扩散开来。
“你想参加统招?你想自己定分数线?可以!只要你能达到标准!”
他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师资!一个最基本的本科院校,需要至少一百名专职教师。这一百人里,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不能低于一半!而拥有正高级职称,也就是教授级的,不能少于十个!王校长,我问你,你有吗?”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很重,像是在审判。
王谦没有回答。
他只是抬了抬手。
一旁的钟振国立刻会意,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装订好的名册,双手递上,放在刘建国面前。
刘建国狐疑地拿起名册,翻开第一页。
“海城职业技术学院新聘教职工名录(第一批)”
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
张建民,原华清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李思源,原沪上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
陈海东,原神州重工集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
刘建国的手指在快速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名册很厚,足足有一百多人。他粗略一扫,后面标注着“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等正高级职称的,赫然超过了五十人!
这些人,许多都是他在各种学术会议、项目评审上见过的熟面孔,是国内各个领域的顶梁柱!
他们……都来这所技校了?
刘建国拿着名册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纸张的边缘被他捏出了褶皱。
“哼,就算你用钱挖来了一些人……”他强行将名册拍在桌上,面色涨红,“那第二条呢?重大项目和办学经费!一所大学,必须要有持续的造血能力,必须承担过至少一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这是证明你们具备培养高级人才能力的核心指标!你们靠什么?靠那二十亿的入门费?坐吃山空吗?”
王谦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再次对钟振国示意。
钟振国又将一份文件放在了桌上。
是神州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海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的正式合作协议影印本。
刘建国一眼就看到了那几个最关键的条款。
“合作内容:联合开发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核心组件……”
“项目总金额:人民币贰拾亿元(前期)……”
“知识产权归属:本项目产生的一切专利及技术成果,海城职业技术学院持有51%所有权……”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刘建国的脸上。
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
他们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甲方爸爸”了!
办公室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刘建国身后的几名官员,已经不敢再看王谦,只是低着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好!很好!”刘建国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的权威在对方面前被一次次拆解,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也拔高了八度。
“硬件呢?硬件设施呢!办大学,不是只有老师和项目就够了!图书馆的藏书量,专业实验室的数量,生均教学设备价值,这些都是写在文件里的硬杠杠!你们把钱都花在了食堂和宿舍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在评审专家眼里,一文不值!”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自认为对方绝对无法反驳的突破口。
一所新建的学校,硬件设施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任凭你有再多钱,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的!
这一次,王谦没有再让钟振国拿文件。
他只是轻轻靠在椅背上,伸手指了指落地窗外,那几栋正在拔地而起的、被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包裹着的巨大建筑。
“刘部长,那些不是在建的教师公寓。”
他的声音很平静。
“那是我们的新图书馆、材料学实验中心,和综合工程中心。至于标准……我们没有参考国内的标准。”
王谦推了推眼镜,看着刘建国已经有些呆滞的表情,继续道:
“我们是按照麻省理工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蓝图,来设计的。我想,应该……足够了。”
此话一出,刘建国彻底僵住了。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王谦打破了这片沉寂。
他顿了顿,话锋忽然一转,从手边一堆文件中,慢条斯理地抽出了一份只有几页纸的打印稿,轻轻推到办公桌中央。
“当然,硬件可以靠钱来堆砌,这不算本事。”
“但这个东西,”王谦的目光落在刘建国身上,“刘部长刚才说得对,再多的钱,也买不来。”
刘建国下意识地低头看去。
那是一份稿件的录用通知函。
最顶上,是几个醒目的大字:《华国机械工程学报》。
国内机械工程领域,当之无愧的顶级期刊,一区中的一区。
他的目光下移。
论文作者:林振华。
稿件状态:录用。
刊发安排:下期封面文章。
最后,是两名匿名评审专家给出的最终评语,只有四个字,却仿佛带着万钧之力,狠狠砸进了刘建国的脑子里。
开创。
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