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首页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迷踪谍影 战场合同工 隋末之大夏龙雀 谍影凌云 抗日之铁血使命 永不解封的档案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明末逐鹿天下 东晋北府一丘八 朕,君临天下!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章 宪圣慈烈吴皇后:四朝更迭心自若,母仪天下德流芳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南宋那个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时代,有一位女子,以她独特的魅力、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就是宪圣慈烈皇后吴氏。吴氏的一生,经历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堪称传奇。这期间,她见证了南宋朝廷的风雨飘摇,也参与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她的每一个抉择,都深刻影响着南宋的命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传奇人生,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故事得从北宋末年说起,在开封城的一户人家,主人吴近做了一个奇特的梦。他梦到自己身处一个亭子之下,抬头望去,只见亭子的横匾上写着“侍康”二字。亭子旁边,种植着芍药花,其中唯有一朵独自绽放,开得格外妍丽,在这朵花下,还卧着一只白羊。吴近从梦中醒来,心中满是惊异,总觉得这个梦有着特殊的含义。

时间来到1115年,也就是乙未羊年,吴近的女儿出生了,据说出生时,红光射向户外,一时间邻里都啧啧称奇。这个女孩,便是日后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随着吴氏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且聪慧过人,她十四岁的时候,恰逢宫廷选秀,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被选入宫中,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此时,吴近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的梦竟是“侍康”的征兆。

初入王府的吴氏,只是众多侍女中的一员,康王赵构彼时与王妃邢秉懿伉俪情深,对府中的其他女子并未过多留意。但吴氏可不是个平凡的女子,她虽然年纪尚小,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见识和胆识,且知书达理,平日里就喜爱读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涉猎,闲暇之时还勤习翰墨,写得一手好字。这样的她,在众多侍女中逐渐崭露头角。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的局势岌岌可危。赵构作为人质被押往金营,吴氏作为贴身侍女,毅然决然地随行。在金营之中,四周都是如狼似虎的金兵,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不保。但吴氏没有丝毫畏惧,她凭借着自己精湛的骑射技艺,在金营中震慑住了金人。斡离不看到她骑马射箭的飒爽英姿,不禁惊叹,还误将赵构当成了将门虎子,认为他绝非等闲之辈。最终,赵构得以被遣返南宋,这次随行,让赵构对吴氏刮目相看,吴氏也在心中暗暗发誓,要一生守护在赵构身边。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是为宋高宗。南宋刚刚建立,根基不稳,外有金兵的围追堵截,内有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局势十分危急。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度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高宗赵构被追得四处逃亡,一直逃到了浙江宁波,准备从这里出海避难。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人心惶惶,朝堂上下一片混乱。高宗安排宰相吕颐浩负责调配船只,由于船只数量有限,卫兵和小吏家眷无法全部上船,最后只能规定每个卫兵和小吏只能带两名家眷。这一规定引起了卫兵们的强烈不满,以张宝为首的百余名卫兵闯进高宗的行宫,吵吵嚷嚷,要求皇帝解决问题。高宗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船就那么多,他也没有办法变出更多的船只来。卫兵们见皇帝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情绪更加激动,场面一度失控,眼看着就要发生兵变。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氏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卫兵面前。她镇定自若,先是指天划地,向卫兵们晓以大义,耐心劝说他们要以大局为重,如今国难当头,应当齐心协力对抗金兵,而不是在这里闹事。接着,她又言辞恳切地承诺,等局势稳定下来,一定会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卫兵们看到吴氏如此镇定,又说得合情合理,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最终悻悻而退。这场危机,就这样被吴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高宗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从此对她愈发信任。

还有一次,建炎三年(1129年)的临安城,高宗赵构的寝宫内突然闯入三名蒙面刺客。彼时,年仅15岁的吴氏正在一旁侍奉,听到动静后,她迅速反应,手持双刀飞身挡在龙床前。刺客们没想到会遇到如此勇猛的女子,一时也有些慌乱。但吴氏毫无惧色,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她自幼习武,身手敏捷,再加上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护高宗。在她的奋力抵抗下,最终六具尸体倒在了血泊中,而吴氏虽然鬓发微乱,但仪态从容,刀身上的血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经此一役,吴氏在宫中的威望大增,高宗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也逐渐稳固。

在南宋建朝初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高宗赵构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不得不带着群臣出海航行。在茫茫大海上,船只随着波涛起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金兵的袭击,可谓是危机四伏。但吴氏始终坚定地陪伴在高宗身边,她身着戎装,时刻警惕着周围的情况,就像高宗最忠诚的卫士。

建炎四年(1130年),赵构的御舟在海上航行时,突然有一条鱼跃进了船中。这本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吴氏却灵机一动,她对高宗说:“陛下,这可是周人白鱼的祥兆啊!当年周武王渡河时,就有白鱼跃入舟中,随后便成就了大业。如今这条鱼跃入咱们的御舟,这是上天在预示着陛下也将成就一番大业,复兴宋朝啊!”高宗听了吴氏的话,心中十分高兴,他觉得吴氏说得有理,这或许真的是上天的旨意。在这艰难困苦的逃亡日子里,这一“祥瑞”无疑给高宗和群臣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因为这件事,高宗对吴氏更加另眼相看,他觉得吴氏不仅勇敢机智,还很有见识,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带来安慰和鼓励。于是,高宗马上封吴氏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后,又进封她为才人,从此,吴氏在后宫中有了正式的名分,她与高宗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博通书史,善于写作,对各种诗词歌赋都有很深的造诣。她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高宗的高度认可,很快就被进封为“婉仪”,不久又晋升为贵妃。在后宫中,她以自己的温婉善良和聪慧才智,赢得了众多嫔妃和宫女的尊重,成为了后宫中的佼佼者。

在吴氏逐渐得宠的同时,高宗赵构的原配皇后邢秉懿却命运坎坷。靖康之耻时,邢秉懿与徽、钦二帝等一同被金兵掳往金国,在金国的日子里,她受尽了折磨和屈辱。虽然高宗一直没有忘记她,在登基后就遥封她为皇后,但邢秉懿最终还是没能熬过苦难,于1139年在金国五国城去世,年仅34岁。由于当时南宋与金国之间消息不通畅,高宗一直不知道邢皇后已经去世的消息。

1142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金国将高宗的生母韦氏送回南宋。韦氏回到南宋后,才将邢皇后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高宗。此时,皇后之位已经空悬了十六年之久,朝臣们纷纷上表请求高宗重新立皇后。而在众多候选人中,吴贵妃凭借着自己的贤德和高宗的宠爱,成为了热门人选。韦太后在金国多年,深知宫廷生活的不易,她回到南宋后,也很喜欢吴贵妃,觉得她知书达理,为人宽厚,便力挺她成为皇后。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下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在册封仪式上,吴氏身着华丽的袆衣,头戴凤冠,仪态万方地在文德殿接受册封。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但她心里清楚,这皇后的宝座,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成为皇后之后,吴氏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贤德和谦逊。她深知高宗对发妻邢皇后的思念之情,为了安慰高宗,她做出了一个令人称赞的举动: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皇后娘家的女子为妻,以这种“亲上加亲”的方式,来消解高宗对邢皇后的愧疚。这一举动,不仅让高宗十分感动,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大家都对这位新皇后的仁德宽厚钦佩不已。

对于婆婆韦太后,吴氏更是孝顺有加。韦太后性格严肃,不太好相处,但吴氏却从不计较,她亲自照顾韦太后的起居,事事都顺从韦太后的心意,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她还经常陪韦太后聊天解闷,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宫廷中的琐事,让韦太后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韦太后对这个媳妇也非常满意,时常在高宗面前夸赞她,婆媳二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在后宫管理方面,吴氏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她深知后宫和谐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对待其他嫔妃,她从不嫉妒打压,而是以礼相待,公平公正地处理后宫中的各种事务。她还经常教导嫔妃们要遵守宫廷规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在她的管理下,后宫秩序井然,一片祥和,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往那种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混乱局面。

不仅如此,吴氏还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她曾让人绘制《古列女图》,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时刻以此为鉴,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贤德的皇后。她还取《诗序》之义,给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在她的影响下,后宫中的嫔妃们也纷纷效仿,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整个后宫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

高宗赵构由于在战乱中受到了太多的惊吓,身体落下了病根,失去了生育能力。在他唯一的儿子赵旉夭折后,南宋朝廷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无奈之下,高宗只好从宗室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过继为自己的养子。

当时,高宗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并让张贤妃抚养。赵伯琮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而此时还是才人的吴氏,看到高宗为了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发愁,也想为高宗分忧,于是她也向高宗奏请抚养一个孩子,最终她收养了宗室赵伯玖,并将其更名为赵璩。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备受高宗宠爱的张贤妃红颜薄命,不幸一病不起,最终香消玉殒。张贤妃去世后,赵伯琮便也归吴氏抚养。按照古代宫廷的惯例,母以子贵,吴氏完全可以为了让自己收养的儿子赵璩获得继承权,而虐待甚至残害赵伯琮。但吴氏却没有这样做,她有着一颗宽广的胸怀,对待两个养子一视同仁,毫无亲疏之别,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和教育。

在吴氏的悉心教导下,赵伯琮和赵璩都成长为了优秀的青年。赵伯琮性格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为人正直善良,深得高宗和吴氏的喜爱。而赵璩也聪明伶俐,才华出众,在文学和武艺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储的问题愈发紧迫,高宗在赵伯琮和赵璩之间犹豫不决。

吴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必须要慎重考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她发现赵伯琮更具帝王之相和治国之才。于是,她多次在高宗面前夸赞赵伯琮,说:“普安(赵伯琮被封为普安郡王),其天日之表也,有君临天下的气度和才能。”在吴氏的极力推荐下,高宗终于下定决心,立赵伯琮为皇子,封建王,改名赵昚,并让赵璩出宫到绍兴居住。这一决定,为南宋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吴氏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高宗赵构厌倦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国家的动荡,决定禅位于赵昚,是为孝宗。孝宗即位后,对吴氏十分敬重,他亲自手写诏书,尊称吴氏为太上皇后,并让她迁居德寿宫,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此后,每月初一,孝宗朝拜太上皇赵构完毕后,便会入宫拜见太上皇后吴氏,礼仪如同在皇宫中一样,十分隆重。吴氏虽然已经不再是皇后,但她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时常给孝宗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孝宗对她的话也总是言听计从。

在孝宗在位期间,他一心想要恢复中原,洗刷靖康之耻,于是积极筹备北伐。吴氏深知孝宗的志向和决心,她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北伐的决策,但她在背后给予了孝宗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她告诉孝宗,要坚定信心,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只要君臣一心,就一定能够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在吴氏的支持下,孝宗更加坚定了北伐的信念,他任用了一批主战派将领,积极训练军队,为北伐做准备。虽然最终北伐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但孝宗的这份志向和勇气,以及吴氏对他的支持,都被后人所铭记。

1187年(淳熙十四年),高宗赵构驾崩,留下遗诏要求改称吴太上皇后为吴太后。孝宗得知高宗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为了守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进荤食,身体也日渐消瘦。吴太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多次劝说孝宗要保重身体,不要因为过度悲伤而伤了自己的身体。但孝宗对高宗的感情深厚,一时难以释怀。后来,有一位吴夫人担心孝宗的身体,私自命令御厨将鸡汤偷偷放在孝宗的饭食里。孝宗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吴夫人违反了自己守孝的规定,定要将她斩首。吴太后念及吴夫人也是担心孝宗的身体,并无恶意,便极力劝阻孝宗,最终保住了吴夫人的性命。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吴太后的仁慈和善良,以及她对孝宗的关爱。

孝宗守孝期满后,由于对朝政感到疲惫和无奈,他也决定效仿高宗,禅位于太子赵惇,是为光宗。光宗即位后,尊吴太后为寿圣皇太后。光宗性格懦弱,而且患有精神疾病,时常神志不清,无法正常处理朝政。在这种情况下,吴太后不得不再次挺身而出,参与到朝政的管理中来。她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智慧,稳定了朝堂的局势,避免了南宋朝廷陷入混乱。

1194年(绍熙五年),孝宗驾崩,光宗因为疾病未愈,无法主持孝宗的丧礼。这一下,朝堂上下陷入了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请求吴太皇太后垂帘主丧事。吴太皇太后起初并不愿意,她觉得这样做不符合祖制,但看到局势如此危急,为了稳定人心,她最终还是同意了。她在孝宗的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尊礼,并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随后,她又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在完成这一系列重要的事情后,她马上撤帘归政,将朝政大权交还给了宁宗。

吴太后的这一系列举动,不仅稳定了南宋朝廷的局势,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危机,也为宁宗的登基铺平了道路。她的果敢和决断,赢得了大臣们的一致称赞和敬佩,大家都对这位历经四朝的太皇太后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在宁宗即位后,吴太后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她时常告诫宁宗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要任用贤能之士,治理好国家。她还关注着朝廷中的党争,当她得知中书舍人汪义端将赵汝愚视作李林甫,想全部驱逐他的党羽时,她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会破坏朝廷的稳定,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在她的干预下,这场党争才没有进一步扩大,南宋朝廷也暂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1197年(庆元三年),吴太后已经83岁高龄,她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尽管宁宗下诏向天地、宗庙、社稷祈祷她康复,并大赦天下,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这一年的十月,吴太后在慈福宫病逝,结束了她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参考《宋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蛊真人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青叶抄 快穿之拆官配计划 从巨人开始的无限 绑架总裁作嫁妆 一品邪凰三小姐 史上最牛轮回 惜花芷 仙途凡修 成为恶女后我被迫拯救反派 天官志 他有另一面 小侯爷 攻略学霸的108个小技巧 纨绔影帝彪悍妻 冒牌风水师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致命偏宠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奋斗在沙俄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这个魏延不一样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明天下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 林冲君 科举:寒门毒士 重生成为李承乾 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浮世离歌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乡野奇途 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从死囚到统帅 大楚风云传 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 风起荆南 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历史奇人传 未知天命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