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压力暂时缓解,中央厨房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方明很清楚,硬件易建,软件难调。公司架构搭起来了,各个部门的人马也基本到位,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思维习惯的人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是更大的考验。
这不,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市场部总监赵磊策划了一个“早餐季”大型推广活动,准备联合全市门店,推出几款高性价比的早餐套餐,旨在抢占清晨的白领和学生市场。方案做得非常详细,线上线下宣传计划也很完善。
然而,方案送到运营部副总经理林晚秋这里,却被打了回来。
“赵总监,你的方案很好,但可能对门店的实际运营压力考虑不足。”林晚秋拿着方案,找到赵磊,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定,“早餐时段本身就很忙碌,增加这几款需要现做的新套餐,会极大增加后厨的工作量,可能影响出餐速度和原有产品的品质,甚至导致顾客投诉。我们是不是可以先选几家店试点?”
赵磊推了推眼镜,有些不以为然:“林总,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品也在谋划早餐市场。如果试点,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运营的压力,我认为可以通过增加临时人手、优化备餐流程来解决。不能因为怕困难就放弃战略机会。”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消息很快传到了方明那里。他没有立刻出面干涉,而是分别听了两人的陈述。
林晚秋是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对门店的细节和员工的承受能力有切身体会,她的担忧非常务实。而赵磊站在市场角度,追求的是战役的爆发力和市场占有率,他的激进也有他的道理。
这是典型的“市场前端”与“运营后端”的矛盾,在很多快速发展的公司都会出现。
下午,方明召集了所有部门负责人开会,议题就是“早餐季”项目。
他没有让林晚秋和赵磊继续争论,而是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价值流程图。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提升业绩,打造品牌。”方明首先定下基调,“赵总监的方案抓住了市场机会,方向是对的。晚秋总顾虑运营压力,确保顾客体验和品质底线,也是对的。”
他话锋一转:“那么,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找到一个创新的方法,既能抓住机会,又能控制风险?”
他引导着众人思考:
“增加临时人手,具体需要多少?成本如何?培训能否跟上?”
“套餐组合能不能再优化?有些工序能否前置到中央厨房(哪怕它还没完全投产)完成半加工?”
“出餐流程能不能针对早餐高峰再做细化?比如设立专用窗口或通道?”
在方明【初级管理洞察】技能的辅助下,他精准地指出了几个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和潜在的合作点。会议的气氛从对峙逐渐转向了共同解决问题。
最终,形成了一个折中但更具操作性的方案:选择二十家位于核心商圈、运营基础好的门店首批上线“早餐季”活动。市场部配合进行区域精准宣传。运营部则牵头,为这二十家店制定详细的早餐时段增援计划和简化操作流程,研发部也介入,对套餐组合进行了微调,使其更便于快速标准化制作。
方案确定,各部门分头行动。
活动上线第一天,方明和林晚秋一大早就分别到几家重点门店巡查。虽然忙碌,但因为有充分的准备和预案,秩序井然,出餐速度基本保障,顾客反响热烈。
晚上,数据汇总上来,二十家店早餐时段营业额平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远超预期!
总结会上,赵磊主动开口:“这次多亏林总提前指出了运营风险,让我们准备更充分,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乱。”
林晚秋也微笑道:“是赵总监的方案抓住了市场痛点,效果确实很好。”
看到原本针锋相对的两人能够互相理解、配合,方明心中欣慰。这才是团队该有的样子。
散会后,方明和林晚秋最后离开会议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今天,辛苦你了,晚秋姐。”方明轻声道。
林晚秋摇摇头,看着方明,眼神里带着一丝敬佩和依赖:“是你引导得好。小明,我发现你真的很擅长……把不同的人凝聚到一起。”
方明笑了笑,没有解释。前世作为集团领袖,协调各方利益、驾驭复杂局面是他的基本功。他看着林晚秋在灯光下柔和而坚毅的侧脸,心中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静谧的空气里悄悄蔓延。
他伸出手,很自然地拂开她额前一缕散落的发丝。
林晚秋身体微微一僵,脸颊瞬间染上红晕,却没有躲闪,只是睫毛轻颤,低下了头。
空气中,仿佛有细微的火花在噼啪作响。
帝国的基石,不仅在钢筋水泥中浇筑,更在人与人的磨合与信任中,悄然成型。